• 31阅读
  • 0回复

史官的监督机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19
第5版(理论)
专栏:读史札记

史官的监督机制
徐逊
《宋史·太祖本纪》曰:“一日,罢朝,坐便殿,不乐者久之。左右请其故。曰:‘尔谓为天子容易耶?
早作乘快误决一事,故不乐耳。”
赵匡胤因早朝处理错一件事而不快,但更深一层的原因却无从下结论。司马光在《涑水纪闻》里保存的一段材料却可与此互相发明。《涑水纪闻》卷一云:
“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群臣称有急
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
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耶?’对曰:‘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上悦,赐金帛慰劳之。”宋太祖因臣下奏事耽误他弹雀而殴伤臣下,臣下无处申诉,他当然不怕,所以他敢说你把牙齿收起来是准备告我吗?但当臣下回答:自有史官记录下来,他立即改变态度,和颜悦色赏赐金帛慰劳臣下。这说明宋太祖怕史官。可以推论,宋太祖办错了事闷闷不乐,既不是怕不利于百姓,也不是具有一日三省吾身的修养,而是怕史官把他的错误如实记载下来,留恶名于后世。
封建社会里,皇帝怕史官,大臣也怕史官。
公元327年,东晋成帝咸和二年,历阳内史苏峻谋反,骁骑将军钟雅率领精勇千人御之。因兵少,退还,改任侍中。苏峻军进逼,钟雅与刘超一起侍卫成帝。有人为钟雅谋划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古之道也。君性亮直,必不容于寇雠,何不随时之宜而坐待其毙。”钟雅回答说:“国乱不能匡,君危不能济,各逊遁以求免,吾惧董狐执简而至矣。”
(《晋书·钟雅传》)不多久,苏峻强迫成帝去“石头,时天大雨,道路沉陷,(刘)超与侍中钟雅步侍左右,贼给马不肯骑,而悲哀慷慨。”(《晋书·刘超传》)。结果,钟雅、刘超均被苏峻杀害,以身殉职。钟雅并非不想活命,无奈更怕“秉笔直书”的史官记下自己弃君逃命的丑行。观此,大臣也怕史官。
史官,是我国政治史上独特的产物。传说黄帝时代就有史官,以苍颉、沮诵担任,到夏商时分置左右,左史记事,右史记言。苍颉是传说中中国文字的创造者,又是传说中第一个史官。史、史官和文字同样古老。据记载,商朝有巫史,巫和史都是当时最高级的知识分子,巫事鬼神,史重人事。商朝信鬼神,重巫,留下不少卜辞。周代重人事,重史,留下更多的是典籍。当时天子“玄端而居,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礼记·玉藻》)周时列国各有史官掌记时事。《墨子》就提到百国《春秋》,《孟子·离娄》例举各国史书有“晋之乘,楚之祷杌,鲁之春秋。”孔子以鲁国《春秋》为主干,综合各国史书编纂成《春秋》一书,囊括上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讫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凡242年史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
史官世代相传。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提到他写作《史记》是继承其父司马谈遗志。《汉书》的作者班彪、班固、班昭也是父子兄妹相继。随着政治的发展,史学出现分工。汉代就出现专录帝王言行的《起居注》。以后各个朝代都设官专门撰写《起居注》,魏晋由著作郎兼修,北魏置令史及修起居注、监修起居注等职位,隋时设起居舍人,唐宋有起居郎和起居舍人。以后官名虽有变动,但其职责始终保留,执行古代左、右史的职责。
唐代的刘知几提出,从事历史编纂的人要才、学、识俱全,更重要的要有“史德”,即指著述者心术要正,千万不能歪曲历史。“史德”中最重要的就是“秉笔直书”,而“秉笔直书”正是中国史官的优良传统,也是史官们追求的目标。钟雅所惧的董狐就是具有高尚史德的良史的典范。
公元前607年,晋灵公宴请赵盾企图席间杀之,赵盾逃脱,流亡,尚未出境,赵盾的从兄弟赵穿杀灵公,接回赵盾继续担任正卿的职务。晋之太史董狐记载说:“赵盾弑其君”,公布于朝。赵盾极力辩白,董狐曰:“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春秋左氏传·宣公二年》)董狐揭示事实的本质,不畏权势,记下了赵盾的罪状。孔子称赞董狐为“古之良史”。
良史的另一个典范是齐太史。公元前548年,齐国大夫崔杼杀齐庄公。“齐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太史氏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春秋左氏传·襄公二十五年》)齐太史兄弟四人,为直书“崔杼弑其君”而死者三,仅存的四弟仍不屈,坚持直笔,崔杼无可奈何,只得听之。更有南史氏怕太史一家被杀绝,执简前去准备继承太史氏遗志。史官之品德难能可贵。难怪文天祥在《正气歌》里颂扬“齐太史笔”了。
正因为史官有不惜以身殉职而“秉笔直书”的传统,帝王、大臣有罪恶、错误、丑行,都逃脱不了史官的实录与评议。况且,有的朝代还规定,皇帝不能查阅当代史官的记载,这就为史官直书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因此,凡是头脑比较清醒的帝王将相,对自己的言论、行动都比较检点,不敢恣意妄为,为非作歹,从而出现了皇帝、大臣怕史官的现象。史籍的不绝,史官的活动,对具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帝来讲也是一种约束力量,这就是史官的制约、监督机制。当然,这种机制是相当有限的,对那些不顾一切后果的残暴的君主和大奸大恶的官僚,史官及其活动也起不了什么作用,因为那毕竟是封建时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