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精简机构为有志者广辟用武之地 电子部近两千干部开拓新事业 组建企业性公司从事软科学研究取得明显经济效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20
第1版(要闻)
专栏:

精简机构为有志者广辟用武之地
电子部近两千干部开拓新事业
组建企业性公司从事软科学研究取得明显经济效益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 (记者李安定)电子工业部在机构改革中有1900名干部丢掉了“铁饭碗”,转去办公司或进行软科学研究。他们近一年来的实践证明,政治体制改革为他们开拓了大有作为的“用武之地”。
电子工业部是第一批机构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在完成企业下放的第一步改革之后,这个部今年初撤销了一批直接管理企业的专业管理局,代之以系统工程局等5个人员精干的职能局,原管理局机关工作人员也从2100多人减为219人。剩下的1900多人将如何安排,不但这些干部自己关心,就是尚未实行改革的中央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也极为关注。中央领导同志指出:电子工业部机构精简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1900多人能否妥善安置。
电子工业部经过认真细致的工作,对这1900人作出了这样的安排:有1400人组建6个企业性公司,为用户和全行业提供技术服务以及开展经营活动;另有500人安置在新组建的5个事业性行业发展研究中心,主要从事为政府宏观决策作前期准备的软科学研究。考虑到这些新组建的公司自立门户起步不易,电子工业部决定三年之内给他们部分事业费补贴,补贴费用逐年递减,第四年起各公司实现自给。
新成立的公司之一中国计算机发展公司的办公室主任张百顺告诉记者,他们拥有10多家子公司,有很多人去他们那里是主动报名的,这些人懂技术、懂管理,都有事业心。因此,精简对他们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他们有志于去开拓新的事业。
在新成立的这些公司中,中国计算机发展公司、中国通讯广播电视公司、中国电子工艺设备仪器公司、中国电子器件公司提出,争取提前不要事业费补贴,有的公司甚至要求自己今年之内就不要国家拨事业费,做到自力更生。今年7月,这四家公司已同电子工业部签订了各公司总经理任期目标责任书,这些责任书除了规定提前不要国家补贴之外,还确定四家公司在4年内累计完成利润总额8360万元,有的公司的总经理还在责任书上就实现出口创汇额、主导产品国产化率等方面作出了规定。这些任期目标责任书都规定了严格的奖罚条款。
挑战是严酷的,有的公司的人员长期搞惯了军用产品,现在转搞民用产品,市场信息使他们眼花缭乱,产品方向一时难以确定;有的公司以搞工程系统承包为主,想经营些电子消费品作为周转,但今天他们已经不是“婆婆”,工厂不再买帐,紧俏产品一台也不给。这些习惯在办公室打电话下指示的干部,今天有的钻进实验室,带几包方便面日夜搞设计;有的天南海北地跑生产点,建协作网;有的拎着包找到用户门上搞推销。这半年下来,几家公司都在拚搏中站稳了脚跟,大部分有了盈利,完成责任目标显得信心十足。
人才按新的形式组合,甚至会裂变出新的生产力。组建这批公司先行一步的计算机发展公司,今天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计算机集团,年产值已达数亿元。它有独立的开发队伍、有一批国内设备最先进的整机组装厂和外部设备厂,有巨大的销售和服务网络。它生产的长城0520,长城286微型机已占到全国微机总产量的1/3,技术水平已进入世界微机先进行列。中央领导同志称赞这个公司使我国微机真正形成一个产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