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实行优惠政策坚持谁办谁受益 北京第三产业网点达十万多个 新增网点是一九七八年的九倍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20
第2版(经济)
专栏:

实行优惠政策坚持谁办谁受益
北京第三产业网点达十万多个
新增网点是一九七八年的九倍多
本报讯 记者赵兴林报道:北京市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第三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到今年8月底,全市第三产业网点(不含个体、流动和农贸市场摊商)达10.7万个,8年净增网点9.2万个,是1978年的9倍多。
北京市发展第三产业,着眼于逐步完善第三产业体系,使之与首都建设的发展相适应。商业、饮食、服务、修理、理发、家庭服务业等有了长足发展,旅游、金融、信息、咨询、科技等新兴行业发展到6000多家。按经济性质划分,国营经济占13.9%,集体经济占41.5%,个体坐商占44.6%,其中集体经济和个体坐商就业人员近50万。网点布局侧重向居民区楼群、街巷发展。
根据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形式的差异,第三产业朝着高、中、低档的不同层次协调发展。如今的北京街头,既有二分钱的大碗茶行当,也有年利润几百万元的大栅栏贸易公司和燕京书画社等大型企业。服务业从修自行车到高级发廊等。发展第三产业,一些缺门的短线手工艺制品焕发了青春,不少濒临失传的风味小吃,重放异彩。目前,手工艺制品逾3000个品种,有些填补了国内空白,有些跻身于国际市场。
集体、个体经济已成为北京市第三产业的主力军。据统计,1979年北京城区集体经济总收入1.8亿元,实现利润3260万元,上缴税金879万元;1986年这三项经济指标分别达到41亿元、4.26亿元和2.2亿元。
为了加速发展第三产业,北京市政府制订的减免税收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起到了很大作用。1985年,市政府对市内9条主要街道制订了征收商业用地闲置费的规定,鼓励有关单位发展第三产业。两年内,这9条街道增加新网点700多处。1986年,市政府规定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内部食堂、小卖部、托幼园所、浴室、卫生所等,凡有条件向社会开放的,均应实行对内、对外服务。向社会开放的内部服务设施达到2500多处。由于坚持谁办、谁有、谁受益的方针,调动起街道办商业服务业的积极性,近两年已办起各类生活服务网点达11000处。还吸收外埠资金2.2亿元兴办合资企业,增加地方风味餐厅72家,引进风味菜肴1000多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