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我国群众性学术团体在改革开放中大显身手 百余个学会交流学术创造财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20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我国群众性学术团体在改革开放中大显身手
百余个学会交流学术创造财富
本报讯 记者张敏求报道:我国139个全国性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交叉科学学会,目前吸收了全国230多万名科技工作者,其中89.7%具有中高级职称。100多个学会就是100多个高智力集团。它们促进了学科的发展和创新,在经济建设中作出了重大贡献,所起的作用是任何一个行政部门都无法替代的。
科学的春天到来以后,群众性学术团体迅速改变了在思想禁锢、闭关自守年代里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开展了广泛的、大量的学术交流活动,仅去年就举行各种形式的活动2300多次,参加活动的科技人员达24.4万人次。它们发挥横向联系的优势,使分散在各单位的科技工作者有机会在一起交流学术思想,沟通信息,自由讨论。最近几年,学术活动逐步向深度发展,小型的专题讨论和综合性多学科的学术会议成为重要的活动形式,活动质量不断提高。这些交流促进了不同学科的相互交叉和渗透,推动了许多新学科,如环境科学、城市科学、系统科学的创立,并使老学科在前沿课题的研究方面取得许多新的成就。群众性学术团体的这些活动,已成为整个科技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开展民间性对外学术交流方面,各学术团体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交流体系。中国科协和所属学会,在去年一年中就派出500多人次参加国际会议、出国进修、学术访问,并接待了1500多名外国学者,举办了34个双边或多边国际会议。我国科技人员在了解世界科技发展信息的同时,也向外国介绍我国科技发展情况,引起外国学者对我国研究成果的极大兴趣和关注。现在,对外学术交流已从一般性考察、座谈、讲学,发展到共同研究、联合调查、技术咨询,以及国际科技组织在中国召开各种类型的国际会议;从纯学术性活动,发展到科技与经济、贸易结合的活动。
充分发挥知识密集的优势,着力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已成为各学术团体活动的重点。我国钨矿蕴藏量占世界第一位,但由于自己不能生产高质量、多规格的钨丝产品,不得不以每吨7000美元的低价,出口原料,再以比原料高出100到1400倍的价格,进口钨丝成品。为改变这种令人痛心的现象,中国电子学会、轻工学会、金属学会和有色金属学会联合组织攻关。从1980年以来,他们连续召开了3次全国钨钼科学讨论会。学术水平的提高,增强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经过5年的努力,我国自己生产的钨丝产品已能基本满足市场需要,钨丝产品基本不用进口,还能出口创汇。中国农学会从1979年起联合几十个兄弟学会,就东北、西北、黄淮海平原,上海经济区,武陵山区等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问题,举行了许多次综合性学术讨论会,提出了发展大农业、保护生态平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等战略思想,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术团体在国家科技政策、发展规划、重大建设工程和项目的决策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它们组织各学科专家进行学术论证,提出的许多重要建议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有的已被采纳。北京市能源学会为解决我国能源短缺,借鉴国外经验,提出在我国实行夏时制。这个建议被国务院采纳。去年我国实行夏时制,当年就节电6.27亿多度。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也是在接受了几位全国性学会领导人、著名科学家提出的建议后制定的。现在,政府部门经常委托学术团体进行决策论证。学会提出的国土整治、能源政策、水资源开发利用等建议,都成了国家决策的重要依据。
在最近几年开展的科技咨询活动中,群众性学术团体表现十分活跃。1986年全国完成咨询项目103个,合同金额近6亿元,参加咨询的科技人员达51.6万人次;完成技术推广项目8.4万个,参加的科技人员有565.5万人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