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喜见长征新篇章——介绍两部关于长征的新著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20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喜见长征新篇章
——介绍两部关于长征的新著作
伍修权
早在红军长征结束后不久,中央就曾指示写作和编印关于长征的书,以将这一史无前例的英雄业绩流传于世。伟大作家鲁迅先生曾立志描写长征,参加过长征的作家冯雪峰同志也埋头写过长征,但是他们都未如愿完成作品。最早访问红军的国际友人斯诺,第一个向世界报道了长征壮举。建国以后,许多长征老战士和党史军史研究者、文学艺术创作者,不断以各种形式记叙和再现着这段灿烂历程。只是这些作品大都限于长征中的某些片断、某个局部,未能反映长征全貌。全国人民以至中外人士早就盼望着能看到更完整、集中和生动、深刻地描绘长征全过程的史诗性著作。所以,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写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问世,立即引起了我国及世界各方面人士的重视与欢迎。去年我在评介索尔兹伯里这一作品时,曾不无遗憾地想,什么时候能读到我们的作家写的关于长征的有分量的作品呢?时过一年,我的愿望实现了!
今年,我在建军6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同时得到了都是以反映长征全貌为内容的两部书,一是魏巍同志写的40余万字长篇小说《地球的红飘带》(下简称《红飘带》),一是郑广瑾、方十可二同志合作的60余万字的《中国红军长征记》(下简称《长征记》)。前者是以史实为基础的经过提炼、加工和渲染的文学创作,后者是根据大量资料和回忆录合编改写成的纪实性专著。两部书主题、题材以至人物、条件基本一致,又各有特色、自成一格,其意义和价值都是无可否认的。所以我看到这两部作品后,不由欣慰地想道:由我国自己写作出版的关于长征的优秀作品,经过“千呼万唤”,终于出来了!
魏巍同志是一位诗人,在他的这部新著里充满了诗人的激情。他将长征过程中无比尖锐复杂的斗争和异常惊险悲壮的事迹,经过筛选,浓缩在有限的篇幅内,因而没有将笔墨费在长征具体过程的叙述上,只截取了其中最有代表性也是最典型、最精采的部分,用诗一般的语言,作了真切感人的描绘和刻画。全书集中写了中央直接率领的红一方面军这一路,开门见山地从湘江突围写起,以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与四方面军会师和同张国焘的斗争为“重场戏”,写到哈达铺整编收笔,形象地告诉了人们,红军的长征是如何取得胜利的,敌人的“追剿”又是怎样遭到惨败的。书中不仅生动地再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和彭德怀、聂荣臻等红军将领的当年风貌,还塑造了韩洞庭、金雨来、杜铁匠、樱桃等红军指战员和“店小二”、“老秀才”等人民群众的生动形象,连敌方的蒋介石、王家烈和杨森等人,也都写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我作为长征老兵之一,看到书中所写的各个人物及其场景,在激起许多回忆和联想的同时,更激发了保持发扬长征精神的决心与勇气。据说魏巍同志为写这部书,曾在花甲之年二去长征路访问,还为此跌伤了腿,可见他为此付出了多么巨大的心血与劳动。他写的虽然是有所虚构和渲染发挥的小说,在我看来却是长征历程的真实描述,但比通常的史料读物更加形象感人,因而也更能吸引和感染读者。
郑、方二同志合作的《长征记》,把原来大量分散、片断、简繁不一的长征史料和回忆录等等,一一搜集、整理和连贯起来,形成为一部到目前为止最为系统、全面和完整的长征史实记述。全书把参加长征的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等各路红军,各自在什么情况下开始长征,从哪里出发,经过哪些险阻,发生过什么重要战斗及事件,又怎样结束长征,作了较详实的叙述。这部书虽然不同于文学创作,但由于长征事迹本身的传奇性和惊险色彩,加之作者考虑到广大读者的欣赏要求,使人读来仍然很有兴味。
《红飘带》和《长征记》是内容相近但性质不同的两部著作,前者是一部文学作品,后者是一部生动史料,都是对长征壮举的重要著作。在长征胜利结束50多年后,我们看到了这样两部作品,不仅可以告慰所有参加长征的生者和逝者,人们没有也不会忘记他们的功勋业绩;更可以告诉当代人和子孙后代,他们的先辈曾创造了什么样的人类奇迹,表现了多么可贵的为理想而战的无畏精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