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把大自然奉献给孩子们——儿童散文集《山野寻趣》读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20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把大自然奉献给孩子们
——儿童散文集《山野寻趣》读后
唐跃
吟咏自然,赞美自然,这在散文创作中已经不是新鲜的内容了。但读了刘先平儿童散文集《山野寻趣》(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后颇有感触。它没有停留在一般化地描述自然美,而从发现自然美,认识自然美,升华自然美等处落笔,显示了别具一格的魅力。
自然万物的绚丽多姿,固然造就了不少散文精品,却又成全了大量的敷衍之作。精品和敷衍之作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前者总能于广阔的大自然中有所发现,后者则只会人云亦云地反复吟唱日出之壮丽,月夜之静谧,山峰之巍峨,江河之湍急一类的赞歌。《山野寻趣》作者很注意这一点,使我们步入了一个比较生疏的自然世界。在这里,一切都是那样美,又都是那样新奇:那腰缠白带,在冥冥青青的空谷中如浪的溅花、波的粼光一般做一天的最后飞行的白腰雨燕;那么独特的睡眠方式——前肢握住树枝,圆头藏在两腿中间,直埋进胸部,通体蜷成一团——酣然入睡的懒猴;那挺拔的树干上顶着又厚又密的浓绿树冠,树冠上闪开无数红色花柄,花柄上托起珠粒紫果的红楠等等。不要说是儿童读者,即便对于大多数成人读者说来,大概也是初次结识吧。
《山野寻趣》还描写了一些为人们所熟悉的动物和植物,却都有独到的角度:我们只知道大熊猫的憨态可掬,谁能了解它竟是食肉动物的后代,一旦惹火了它,也有一副凶猛异常的姿态;我们只知道燕窝是名贵的营养滋补品,谁能区别金丝燕和白腰雨燕的不同燕窝价值,谁又能明白燕窝并非遮风避雨的居家,而是哺育乳燕的生命摇篮;我们只知道可可豆是制造巧克力的原料,谁能分辨它的味道是甜?是酸?还是苦?再有,它的果实究竟是结在细枝上?还是长在树干上?这些为作者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发现,或是扩展了自然美的领域,或是丰富了自然美的内涵,引导着读者在美妙又神奇的自然环境中兴趣盎然地姗姗而行,尤其是儿童读者的那份好奇心,于此是可以得到大大地满足的。
可能是出于儿童文学作家的职业习惯,先平同志的创作以糅入各类自然知识见长。如此写法的一大好处是,能使小读者们一面领略着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一面掌握了许多教科书上不曾学到的知识。与此同时,由于自然知识的掌握,也就是有关自然万物的质料、性能、规律以及和人类的关系的把握,又必然会超越形态美感的局限,达到对于自然美的新认识。例如,我们对椰子的好感,通常是来自椰树的雄健和秀丽、椰汁的清凉和甘洌、椰肉的雪白和香脆。而通过《山野寻趣》作者的生动文字,我们更加熟悉了椰子,对于椰子的美的认识也就更为全面,而步步接近了本质的理解。
认识自然美并不是一桩轻而易举的事,特别是认识能力尚未健全的孩子,常常可能发生以讹传讹抑或似是而非之类的偏差。《山野寻趣》以现身说法教育儿童读者,学习自然知识,认识自然的美,都必须采取科学的态度。为了帮助儿童读者认识自然世界的美,作者不厌其烦地,以循循善诱的耐心来描绘。他要揭示山乐鸟为何鸟这个谜,便很费了一番苦心。先是摆出古籍中的多种记载,一条一条地辨别梳理,从中寻找蛛丝马迹,继而进入艰难的实地考察:鸟的鸣唱韵律,鸟的鸣叫季节,鸟的栖息地点……一桩一桩,有根有据,得出的结论也就合情合理。
尽管美学界对于“人化的自然”这一概念的诠说尚有分歧,但是,必须用“人化的自然”的观点来理解自然界的美,却是比较一致的意见,即便是那些未经直接改造的自然对象的美,也曲折隐晦地含有人类社会实践的内容。《山野寻趣》中的散文,非常自觉地运用了“人化的自然”的审美方式,善于从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入手观照自然对象的美:写旺盛的胶林,更写了种植橡胶的人;写壮美的虎跃,更写了驯育老虎的人;写可爱的熊猫,更写了不畏辛劳的熊猫研究专家们。
需要指出,虽然我并不赞成先平同志每每在字里行间发出大声疾呼,但是,读者们应当理解作者的苦心:美妙、神奇的大自然要由人类来爱护和保护,谁毁害自然的美,谁就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