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菱窠之忆——记叶圣陶与李劼人最后一次晤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20
第8版(副刊)
专栏:轻话文苑

菱窠之忆
——记叶圣陶与李劼人最后一次晤谈
史晓风
读了人民日报副刊8月19日《“菱窠”沧桑》一文,想起一段往事。
1961年春天,我随叶圣陶先生入川调查。5月3日去“菱窠”访李劼人先生。两位文学家晤谈甚欢。李先生说他担任了成都市副市长,但主要精力仍从事写作。反映辛亥革命的长篇《大波》,计划写四卷,第一、二卷已脱稿,正在写第三卷。叶先生说起昨天到昭觉寺去看了看。李先生就说,那是吴三桂出资重建的,方丈内陈列的一双僧鞋是陈圆圆送给方丈的。全寺只有方丈那座屋未遭兵燹,是明代的建筑。叶先生谈到戏剧,说近来不少剧种都在写越王勾践的戏,为的是鼓励群众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李先生说,川戏《卧薪尝胆》不落窠臼,专从越王图自强着笔,开场就是越王自吴获释归来,祭祖,分胙肉,越王独取牲畜的苦胆,写得很有分量。后来,李先生引我们参观了他的书房、卧室,拿出珍藏的字画给我们看。李先生说,他的书房叫“劳余”,想请叶先生篆额。大概呆了两个多小时,二老才依依不舍地互道珍重而别。
1962年12月26日,我从报上看到李先生病逝的噩耗,急忙告诉叶先生。叶先生怅惘地在窗前站立良久,遥望西天,突然转身坐下,握笔疾书:“成都市人委转李劼人副市长家属:阅报惊悉劼人先生病逝,伤悼殊深。去春访菱窠,豪情如在目前。嘱书劳余字额,犹未奉缴,而先生不我待矣,呜呼。叶圣陶”。写完以后,叶先生照例在稿纸上列了个算式:61(字)×0.035(元)=2.14(元)。然后把唁电稿和二元一角四分钱双手交给我,照例非常客气地说,“拜托你替我发了吧。多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