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水土保持工作忧多于喜 新的水土流失面积大于治理面积,南方水土流失严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21
第2版(经济)
专栏:

水土保持工作忧多于喜
新的水土流失面积大于治理面积,南方水土流失严重
本报讯 记者蒋亚平报道: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有起色。但形势依然严峻,必须采取更为切实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以尽快改变“一方治理、多方破坏”的状况。这是出席近日在京召开的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一次学术讨论会的100 多名代表一致的看法。
近几年水土保持工作的成绩,主要表现在对小流域和8片大水土流失区的重点治理上。据水电部副部长、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理事长杨振怀介绍,全国26个省、市、区、县综合治理小流域达6000余条,当年完成治理面积约占全国总治理面积的50%。国家8片重点治理区从1983年到1986年共完成治理面积1.1万平方公里,年平均进度为4.9%。“六五”期间全国完成初步治理面积5.5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外瞩目的黄河中游完成治理面积2.7万平方公里。全国最初统计的150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已有40多万平方公里经过治理。
可参加会议的水保工作者和有关专家、学者,依然对我国目前的水土保持情况忧心忡忡。他们认为,新出现的水土流失面积远远大于已治理的面积。据调查,江西省50年代的水土流失面积只占总面积的5%,60年代变为12%,80年代更发展到23%。福建原来只有22个县有水土流失发生,现在扩展到35个县,全省水土流失总面积增加了一倍多。
即便是在治理面积最大、花力最多并初有成效的黄河流域,情况也并未根本好转。中上游黄土高原地区为求食糊口“越穷越垦、越垦越穷”和下游为防洪筑堤“越加越险、越险越加”的双重恶性循环,仍在发展之中。有人指出,目前国家正准备在黄河中上游兴建大型能源、化工基地,若这些大规模的建设不采取切实、有效、严格的保护水土措施,将会给该流域带来新的灾难。
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的实际情况比人们所想象的要严重得多。50年代,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积有36万平方公里,约占该流域总面积的20%。现在,仅在上游10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就有35万多平方公里的流失面积。对该流域的典型调查表明,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其总面积的40%左右。而与黄土高原不同的是,长江上游地区山坡陡,雨量大,土层薄,一旦发生水土流失就很容易形成裸露岩,难于恢复。下泄的泥沙,淤积湖泊,抬高河床,对中下游地区形成巨大威胁。能调剂长江水量的洞庭湖,每年要新淤1.5亿吨泥沙,湖区面积已由以前的6000平方公里减少到2700平方公里。有关专家说,如再发生1954年那样的洪水,后果不堪设想。
危险远不止来自长江、黄河。珠江流域、淮河流域……都发生同样严厉的警告。山东的地表土壤30年已流走10—15厘米厚的一层,裸岩面积以每年242万亩的速度增加。连人们普遍认为沃野千里的黑龙江流域,也因地表土层日益变薄,发出了“救救我们的黑土”的呼吁。
是哪些原因导致我国水土流失呈扩展之势?对水土保持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措施不力,显然是极为重要的一条。专家们呼吁:对这一关系整个民族生存发展条件的大事,到了认真抓紧的时候了。当务之急是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组织力量,赶快扭转“一方治理,多方破坏”的局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