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青春的优势——江西共青垦殖场散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21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青春的优势
——江西共青垦殖场散记
本报记者 袁建达
共青城刚刚进入而立之年。这个地处江西省鄱阳湖畔的小城,如同它的名字一样,风姿飒爽,处处透出青春的朝气和锐气。
干部年轻,是共青城的特色之一。我所接触到的干部,上至厂长、党委书记,下到科长、主任,年龄大多在三十几岁,不少基层干部是二十几岁的姑娘、小伙。共青城选拔干部,并不是为年轻而年轻,随意按比例充数、点缀。这几年,共青城已由当年拓荒耕地、撒种求粮的垦殖场,一跃而成为工农商各业齐全的大型经济联合体,各行各业都急需精力充沛、知识丰富的人来挑大梁。于是,一大批出类拔萃的年轻企业家便应运而生,形成了干部年轻化的格局。余修炎,就是他们中间的一个。
这位36岁的羽绒厂党委书记兼厂长,原是汽车队队长,长得膀大腰圆,浑身仿佛有使不完的劲。他到羽绒厂已有六、七年,凭着充沛的体力和过人的记忆,熟悉了每一道管理和生产环节。羽绒厂近3年产值每年递增50%,产品漂洋过海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无不同他的辛勤操劳联系在一起。他热爱自己的企业,热爱每一个工人。厂里盖4层高的职工宿舍,他一间间去察看;厂区规划环湖路、风景点,他满有兴趣地参与设计;职工家房子漏了,找他;外地青年想调来工作,也找他。8小时睡眠,节假日休息,对他来说,都不是法定的权利。
有人猜测这位年产值超过1.5亿元的大企业厂长,奖金和补贴总是少不了的。谁知他听了哈哈一笑:“我的工资仅七十几元,还不如一名普通合同工。我们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站起来的,这几年刚刚迈出了几大步。对工人的福利,我们正在逐步改善、提高。作为党的基层干部,眼睛就不能光盯在个人利益上。”
在共青城,有着这等胸怀的干部绝非余修炎一个。我曾深夜到过工厂销售科。当时正是羽绒服销售旺季,科里的几名年轻科长、副科长白天忙着发送货物,接待客户,晚上不约而同地来到办公室,或打电话与外地厂商联系,或伏案清理票据,工作一丝不苟。这些小青年,有的已成了家,有了爱子或爱女,有的正在谈恋爱。为了工厂的发展,他们放弃了本该属于自己的良辰美景,毫无怨言地投身到工作中,尽情发挥“年轻”的优势。这,正是共青城成功的诀窍之一。
有人形容共青城是“年轻人的世界”,这话确有几分道理。共青城从鄱阳湖畔的荒滩上拔地而起,只有32年时间,当年十七八岁的垦荒者,如今不过四五十岁。而更多的是他们的子女及陆续而来的年轻人。这些青年来自江西本省及安徽、山东、湖北、湖南、江苏等地的农村。昔日的农村剩余劳力,经过严格的文化考试和技术训练,如今已成了挣固定工资的工人,那兴奋的激情,是不言而喻的。共青城的各级干部没有把他们当作简单的劳动力,而是循循善诱地把他们引入新的天地。
在曲径通幽、树茂水清的苏州式园林——青年之家里,共青城团委副书记蒋仲琴一边陪我参观,一边自豪地告诉我,这儿的青年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大都有自己丰富的业余生活。全城4500多名青年,凡参加工会的,93%以上有图书借阅证,未能参加工会的合同工,也可通过工友借阅图书。城里组织演讲会、舞会、羽毛球赛等,都有大批青年踊跃参加。围棋“热”此起彼伏,经久不衰。目前已有74名青年参加了高等自学考试,还有一大批青工正在复习功课,准备参加自学高考。
共青城的正式名称是“江西共青垦殖场”,实际上,它是一个有着羽绒厂、低度酒厂等20多家企业,1.2万人口,邮政、医疗、教育、文化等设施齐全的小型城镇。今年8月底,它已完成国家下达的1.36亿元产值计划,预计年底能突破2亿元。共青城的起飞,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的。场党委副书记刘德夫告诉我,从1969年算起,国家共给垦殖场投资20.6万多元,而垦殖场交给国家的已达2000多万元!垦殖场本身还有8000多万元的固定资产。
垦殖场得到了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关心,他们的发展是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发愤努力、不断改革得来的。
站在羽绒大楼顶层的小亭里,放眼四望,整个共青城尽收眼底:近处,一车车羽绒服排列待发;远处,新的建筑拔地而起。鄱阳水清,匡庐山秀,“共青”年轻。青春的光彩,青春的优势,迸发出无穷无尽的青春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