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老战士歌声在南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21
第8版(副刊)
专栏:

老战士歌声在南粤
张世英
《军民大生产》、《游击队歌》、《当代中国之歌》等歌声萦绕在花城,飘荡在珠海。
这是文化部老干部合唱团,于国庆期间,应广东健力宝有限公司和粤美外资企业服务公司的邀请,专程从北京到广东进行慰问演出。
文化部老干部合唱团,由部所属的文艺团体离休和即将离休退休的声乐演员六十多人组成。这些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建国初期参加革命,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作出贡献的老文艺工作者,年龄最大的六十七岁,最小的五十二岁,现在虽已两鬓皆白,但他们仍酷爱音乐事业。合唱团成立三年多来,他们先后到首都的工厂、学校、部队义务演出了六十多场,用歌声激励人们四化建设热情。
合唱团到外地演出是第一次。无论是广东省、广州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的联欢,还是在深圳特区、珠海影剧院演出,以及慰问三水县创造奇迹“健力宝”的职工的活动。所到之处,人们不但敬佩这些文艺战线上老兵的“老有所为”的精神,也赞叹艺术家的艺术青春常在。团员们熟练、准确,富有激情演唱的中外著名曲目,使人得到艺术享受。延安时期秧歌运动的带头人、歌剧《白毛女》的第一代著名演员、年届七十的李波,每次登台演唱《慰问歌》,人们总是报以热烈的掌声,表示对这位老艺术家的尊敬。与王昆同为电影《白毛女》录唱插曲的孟于,和四十年代末即主演杨白劳的罗民池演唱歌剧《白毛女》选曲时,场内气氛更加活跃。孟于那甜美、清亮的声音使观众忘记了“喜儿”已六十六岁。他俩富于感情的表演,连着台下观众的心,唤起了许多老同志对革命年代的回忆。
指挥是艺术的组织者。团长兼指挥秋里善于挖掘团员的潜力,通过艺术手段把他们组织起来,统一完整地表达出歌曲的内涵。并对革命历史歌曲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更富有感染力。
改革、开放先行地区的建设面貌和人们对他们的欢迎,鼓舞了这些老艺术家,使他们更加有了信心。他们将努力学习、提高,争取把歌声送到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