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比利时语言矛盾再度导致内阁更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22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比利时语言矛盾再度导致内阁更迭
本报记者 魏崴
近半个世纪以来,比利时的语言矛盾一直困扰着各届政府,这一次,马尔滕斯的第六届政府也没有度过语言风波掀起的危机,于本月19日由国王接受辞呈而告终。
危机的导火线是“富洪问题”。富洪是弗拉芒大区的一个区,原归瓦隆大区的列日省。1963年,由于人为原因,被划到弗拉芒大区的林堡省。当地居民多操法语,从此一直在争取返回瓦隆区,为此还成立了“回归列日运动”。1983年2月,该运动领导人约瑟·阿帕尔被选为区长,但弗拉芒区拒绝任命,遂引起争端。后经过内阁会议的干预,达成一项妥协:暂时任命阿帕尔为区长,中央政府还指派一名讲荷语的专员到该区工作,同时,责成行政法院作出裁决。按程序,行政法院受理后,最晚不得超过3年,必须裁决。
到去年9月30日,3年期限已尽,无法再拖,行政法院遂作出判决:阿帕尔不熟悉荷语,不能当区长。内政大臣当即反对。马尔滕斯首相为缓和矛盾,解释这一裁决使阿帕尔不能当区长,但他可当第一副区长。法语基社党仍不满意,致使首相在去年10月向国王辞职。最后,内政大臣辞职,政府总算度过这场危机。但富洪问题依旧。
从去年11月到今年5月的半年之内,阿帕尔被林堡省3次罢免“第一副区长”的职务,但很快又被选任。地区纠纷集中在这位戏剧性人物身上,日趋激化,终于酿成最近政府的倒台。
语言纠纷是比利时内政的一大特征,有其深远的历史原因,反映了地区间的文化、经济和政治利益之争。南北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更使根深蒂固的语言分歧加剧。南部的瓦隆区是传统工业区,曾经有过自己的鼎盛时期。近几十年来由于钢铁采煤等传统工业不景气,失业率上升,经济发展受阻,在全国的影响相对变弱。相反,弗拉芒地区却因为有安特卫普等四大港口的优势,交通便利,新兴技术工业发展较迅速,经济呈现起飞的势头。弗拉芒人要求提高自己的地位,扩大地方权力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语言纠纷长期得不到解决,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立法不严。例如,去年行政法院判定阿帕尔不能当区长的主要根据是宪法的第三条和另外一些有关语言问题的条款,法语基社党则同样依据宪法说行政法院是滥加解释,是越权。
比利时各界人士对语言冲突问题深感遗憾,认为是“家丑”。他们认为,要妥善解决这个问题,除朝野各派之间平心静气地磋商外,修改宪法是势不可免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