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春玩其华,秋登其实”——看宋步云画展有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22
第8版(副刊)
专栏:展览掇英

“春玩其华,秋登其实”
——看宋步云画展有感
水天中
宋步云艺术活动60年画展,将于10月22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这不仅可以使广大观众了解到他从艺的经历,而且也将成为他漫长艺术道路的新起点。
宋步云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家、水彩画家和油画家,今年已77岁了。早年学画于杭州国立艺专,主修西画,受林风眠先生指导,养成了自由开放的艺术胸襟。同时,他常与李苦禅切磋艺事,使他在传统花鸟画技法上,获得了教益。1934年赴东京日本大学留学,从著名画家中村研一习油画。他有选择地吸收现代绘画观念,开始思索如何使传统中国画具有时代特色。1937年他毅然离日奔赴国难。1940年以后,在重庆中央大学艺术系、重庆国立艺专任教。1946年应徐悲鸿之聘,到北平筹建国立艺专,任副教授。现在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特约馆员。岁月沧桑,但宋步云绘画创作始终不辍。
在40年代,由于作画条件艰难,宋步云以水彩为主要创作手段,并因水彩画而扬名艺苑。在重庆生活的年月,他不分炎夏苦暑,淫雨风霜,跋涉于山城上下,江水两岸,把空蒙的雾霭,澄明的江水,幽静的乡村小径和纷繁的山城街市收入画图。这些水彩画使四川观众惊喜,因为画家使他们发现了朝夕相对却前所未见的乡土之美。从1942年起,他在重庆等城市接连举办6次水彩画个人展,得到徐悲鸿的热情关注。当年吴作人曾撰文评介他笔下的嘉陵江,“既表现了风景的地方特色,又传达出它的神态气势”。70年代以后的水彩画如《静月潭》、《青岛风景》、《黄海之晨》等,笔法趋向简洁概括,具有较强的表现性。技法和修养的成熟,使他在面对自然时信手拈来,一气呵成而辄见佳趣。恣肆驰骋的画笔,构成团块点划的节奏,蕴含着画家在大自然中的情致思绪。色彩、水分的自如控制,笔触、飞白的自然变化,增加作品的形式感,使之更耐人寻味。
数十年来,宋步云携笔挟纸,遍历大河上下,长城内外,临沧海,绝大漠,更以古稀之年,深入白山黑水间。名山大川的饱游饫看,开阔了他的创作眼界。他对长松、巨石和飞瀑情有独垂。这也许是雄健的齐鲁山川对他秉性的陶养,也许是我们民族的历史命运给他的启示,那些高大挺拔的乔木和飞流奔泻的清泉作为画家所追求的精神境界的象征,雄健、高洁,常常起着点睛破题的作用。
吸收西方绘画的技巧以丰富中国画的表现力,是宋步云长期追寻的目标。这种探索之不易是因为它可能导致中西绘画双方特色的丧失。宋步云在这方面迈出谨慎的一步——提高色彩在中国画绘画语言中的地位。在他的山水画中,色彩不只是用以陪衬水墨的皴擦点染,也不是起着象朱砂印章那样的装饰作用。到80年代的《天池晨雾》、《初日照疏林》等画,表现空间的寥廓和沐浴山林的朝晖,色彩已经成为可与水墨相抗颉的表现因素。而在《寒林落晖》、《关山月》这些画上,色彩更一跃而为绘画的主角。这种变化丰富了他的山水画的表现力,为山水画创新探索打通了一条新路。
在宋步云的各色绘画作品中,最受中外观众欢迎的也许是他所画的桃了。观众和画家的兴趣都源于共同的文化传统。“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它象征着青春和生命的不朽,一切与桃相联系的词语,都有美好的寓意。但对现代画家来说,在有了吴昌硕、齐白石这样善画仙桃的大师之后,要在这方面有所创树,诚属不易。宋步云的有利条件是具有西画功底,可以在发挥国画笔墨表现力的同时充分表现桃子的质感、量感。但他画桃绝不止于物质特征的表达,他所画的桃子比真桃更大,更鲜丽,更为离离累累。它们已经不仅是供人食用的水果,而是一种理想和祝愿,是对生命、对美好生活的礼赞。他常常把鲜嫩的果实和苍老的枝叶组织在同一画面之中,其中也许蕴含着画家对生命意义的思索吧!
(附图片)
善者多寿(中国画)宋步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