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由起落徘徊到稳步增长——山东省发展粮食生产述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23
第2版(经济)
专栏:

由起落徘徊到稳步增长
——山东省发展粮食生产述评
本报记者 贾建舟
农村改革,给山东省粮食生产带来了持续发展的后劲。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省粮食总产连续登上两大台阶,相继突破了250亿公斤和300亿公斤大关。去年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228.5亿公斤发展到325亿公斤,平均每年增长5.27%。
今年虽然遭到多种自然灾害,但总产量预计仍可保持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的去年。
9年来,纵观山东省粮食生产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由起落徘徊转到稳步增长;由供求紧张转到购销有余;由“东粮西调”转到均衡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山东省的粮食生产很不稳定,农民生活不得温饱,城乡居民的日子相当拮据。而近9年来,全省粮食实现自给有余,人均占有量由1978年的239公斤增加到了418公斤。更为可喜的是,连闻名全国的“讨饭大户”鲁西北地区,也由过去每年净吃统销粮10多亿公斤转为调出粮食15亿多公斤,从根本上改变了全省东粮西调的局面。
山东省粮食生产之所以能够保持稳步增长的好势头,关键在于省委、省政府在调整农作物结构中确立了坚定正确的指导思想。省委、省政府清醒地看到,山东是个拥有7800万人口的大省,解决吃饭问题一定要立足于省内。粮食一旦发生问题,不仅经济作物会失去前进的阵地,而且整个农业也站不稳脚跟。况且,随着工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对粮食的需求量将愈来愈大。为此,省委、省政府把发挥自然优势与接受国家计划、适应市场需要结合起来,明确提出了“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提高总产,夺取全面丰收”的指导思想。这些年来,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面积的比例,大体稳定在70%左右,较好地协调了粮食与经济作物的关系,保证了粮食的持续增产和经济作物的全面发展。
不断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制定多种优惠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是山东省在发展粮食生产中所采取的重大步骤。三中全会以后,山东农村普遍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了农民的自主权。从1985年开始,省对各地、市实行了粮食购销调拨包干,一定3年不变;对农民实行了粮肥、粮油挂钩,即每出售100公斤的粮食,奖给一定数量的化肥、柴油;实行以工补农、以农补粮等项措施,支援粮食生产;对45个商品粮基地县和21个小麦生产基地县,落实配套资金,完善基础设施。这些,都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在发展粮食生产中,山东省还善于抓好重点作物,充分发挥它们的增产潜力。小麦、玉米、地瓜是左右山东粮食生产的三大作物,而小麦对稳定全年粮食生产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他们十分重视种足种好小麦。拿1986年与1978年相比,小麦播种面积由5600万亩扩大到6300多万亩,总产量由75.5亿公斤增加到156.4亿公斤。小麦生产的发展,不仅为提高粮食商品率和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物质基础,而且也为提高复种指数、合理安排作物种植创造了有利条件。
粮食自给有余,保证了经济作物和农村各业的全面发展。今年,山东农业实现了满堂红。据有关部门预计,皮棉总产可达2000万担以上、花生可达4500万担左右,烤烟可达370万担、果品可达46亿斤、水产品可首次突破100万吨,比去年均有较大的增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