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古堡下的新决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23
第2版(经济)
专栏:农村改革第九年

古堡下的新决策
新华社记者 陈坚发 朱幼棣

浙江省瓯江入海口处有个永强区,至今还耸立着明代的古堡。当年为抗倭而修筑的永强堡,历经400余载,一直被当地群众视作保护自己门户的屏障。但他们的门户在鸦片战争后还是被帝国主义的炮舰屡屡打开。也许正是这个缘故,已经在新中国生活了30年的永强人,仍然显得惧外闭塞,对外部世界有一种戒备心理。不过这几年他们变了,变得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1986年7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汇价下调。兑换1美元需要的人民币由原来的3.2元增加到了3.7元;兑换10万日元需要的人民币,由原来的1934.2元增加到了2465.2元……
这一决定,引起了经济部门和各大企业关注,更在香港、东京、伦敦、纽约等主要金融市场引起反响。而永强古堡下的人们呢?
起初,许多人用惯常眼光看他们,以为币值、汇率这些关乎世界经济的大事不会为永强人所关心。直到1年后大家才发现,古堡下的居民竟也有不同寻常的反响。

这件事首先惊动了带领20多个农民办起瓯海县登山鞋厂的张庆勇和李岩寿。他们不再象自己的父辈那样迟钝,围绕着币值的变化,当即议论起它的含义和影响。
张庆勇首先联想到的,是香港、南朝鲜、新加坡、我国台湾省等国家和地区都有过依靠廉价劳动力发展经济,提高产品外销竞争力的经历,他说:人民币汇价下调意味着劳动力更便宜,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为什么不抓住这个好机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多出口、多创汇呢?李岩寿同意张庆勇的分析,并且算了一笔账:每小时劳动的报酬,欧美国家一般要六七美元,永强只要0.1美元左右就够了。他认为发挥劳动力便宜的优势,是完全可以生产出更多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到国际市场上竞争的。
两个人看清了有利形势,就和工人们一起讨论,作出一个新决策:拿登山鞋厂的盈利作集体股金,再发动附近农民集资,创建一批生产箱包、长毛绒玩具、体育用品的工厂。
他们的瓯海县箱包厂1986年11月动工,今年1月投产;瓯海县玩具厂、第二登山鞋厂等四家工厂今年春节过后筹建,四五月间便陆续建成;6月份开工的瓯海第二箱包厂、体育用品厂也全部完工。
新决策果然赶到了点子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商人看到人民币汇价下调后箱包、玩具的成本降低,改从我国订货的骤然增加,仅广州春交会接到的货单即突破270万美元。瓯海箱包厂因为投产更早一些,目前承接的合同折成人民币已超过800万元。

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后不久,当过生产队长的李岩寿领头办起了纺绳社、皮鞋厂等企业。想致富,可花了几千元钱也没有办好。1985年春,正当李岩寿同九个合伙办厂的农民盘点资金、准备散伙的时候,结识了留职停薪的外贸干部张庆勇。张庆勇是个先后在上海、温州进出口公司工作过的老办事员,他早就意识到发挥我国资源、劳动力的优势赢得国际市场的巨大潜力。张庆勇说: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国际市场的竞争,象是体育赛场,取胜的机会稍纵即逝。我们只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按照市场的变化,把资源、劳动力的优势用到经济效益最好的生产经营上,才能成为竞争中的强者。
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他们不仅办成了登山鞋厂、箱包厂、玩具厂,而且兴建了轻纺工艺厂、体育用品厂、商标织带厂等,都是“决策不失误,厂厂见成效”。
目前,开工投产的9个工厂,除有2000多个正式工人外,还吸引了1万多农民参加外加工,瓯海外贸工业联合公司也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了。他们制作的登山鞋、箱包、玩具等已销往美、英、法、加拿大、荷兰等14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上半年产值近2000万元,全年可望突破5000万元。从创办第一个工厂时算起,至今年6月,农民外向型企业群体在600多天时间里,已为国家创汇900多万美元。

永强古堡一带,天还是原来的天,地还是原来的地,但人们的创造却日新月异。担任瓯海外贸工业联合公司董事长的张庆勇、瓯海县登山鞋厂厂长的李岩寿,自然为家业的壮大高兴,但他们又在酝酿下一步的更大发展。他们提出利润的55%上交国家,剩下的部分70%用作生产发展基金,10%作为福利和职工奖励返还给工人,还有20%按农民股分所占的比例分红。后来又把按股分红部分降低到10%。张庆勇向农民解释:只顾眼前没有出息,多想长远才能发展。现在碰上改革、开放的好年月,我们为什么不能少用一点时间达到人家的水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