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广开财源助设备更新 打破封闭促成果倍增 联合办学使西北大学充满生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23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广开财源助设备更新 打破封闭促成果倍增
联合办学使西北大学充满生机
本报西安电 记者刘衡、孟西安报道:改革开放、联合办学使有75年校龄的西北大学充满生机,迎来了该校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西北大学是西北地区历史悠久的高等学校,1959年后划归陕西省属,1979年确定为省属全国重点综合大学。由于受条块分割旧体制的束缚,经费短缺,发展缓慢。图书、教学仪器、设备费仅为同等规模大学的1/3;许多实力雄厚、在国内颇有影响的专业,因学生来源和分配渠道单一、梗阻,曾被迫下马或减少招生,教师教学任务长期吃不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领导和师生正视严峻的现实,决定拆除“围墙”,打破封闭,敞开校门,联合办学。他们冲破“省属”局限,先后同国务院6个部委局及西北五省区的几十个企、事业单位挂钩,签订了横向联合办学协议;同美、日、西德等国的12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学术和人员交流关系。这样,西北大学靠社会更紧了,离世界更近了,校园里出现了“四多”——
在校学生增多了。过去招生分配计划单靠上级指令,与社会需要脱节,在校学生数长期徘徊在3000名左右。实行联合办学后,招收了一批委托培养、定向培养、代培和走读学生,按照社会急需增办了经济管理、旅游经济、新闻、法律、档案、电子信息等20多个专业,在校学生达到6700多名,为“文革”前的2.8倍。
教学、科研成果增多了。1986年与1977年相比,文科发表论文数量增长16倍,出版著作增长15倍;理工科发表论文增长6.6倍,出版著作增长14倍,技术成果增多了3.5倍。每年承担国家和地方重点研究项目及国际合作项目100多个。
办学、基建经费增多了。过去,学校每年仅有省里下拨的基建费和科研费各100万元。实行横向联合,变“吃皇粮”为“吃百家饭”,使学校经费有了多渠道来源。1984年,西北大学同中国石油化学化工总公司、石油部达成20年长期联合办学协议,每年为各家招收代培250名本科生、研究生,两单位分别为西北大学投资基建费1000万元,并拨给相应事业费。继而,又与国家计委、中国建设银行、西北五省林业厅,以及河南、山西、内蒙古等省区联合办学或代培人才,共得基建费3000多万元,相当于陕西省给该校30年基建投资的总和;科研经费也由1978年的100万元左右提高到1986年的近300万元。
教学设备和生活设施增多了。1978年前,西北大学教学仪器设备陈旧落后,五六十年代购置的仪器占到65%,致使一些实验课无法进行。教职工生活设施欠账更多。1979年以来,每年用于购置教学仪器设备的费用由过去的七八十万元,增至200万元以上。学校新建了分析测试中心、电化教育中心、外语听音室,新添110个微型计算机终端和80多台两万元以上的仪器。学生宿舍走向公寓化;24幢教学行政楼、教工住宅楼、学生活动中心楼,以及学生食堂、幼儿园等教学、生活设施相继落成,投入使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