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第一个农村能源试验村能源种植饲养良性循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23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第一个农村能源试验村能源种植饲养良性循环
本报讯 位于四川省双流县白家乡的中国科学院常乐能源试验村从1983年5月开始,尝试多层次、多途径地利用生物质能资源。他们把能源、肥料、饲料、副业有机结合起来,从过去的单一能源利用发展到同时获取能源、环境、生态和经济的综合效益,建成我国第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农村能源试验村。这就为南方以生物质能为主的地区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提供了一条经济、有效、适用的新途径。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能源严重短缺,农民所需燃料大部分依赖于农作物的秸秆和杂草,造成有机质还田少、地力衰减,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农业生产成本越来越高。为此,中国科学院将常乐能源村的研究与建设作为院“六五”攻关课题。几年来,承担该项课题的中科院成都生物所有关科技人员从系统生态原理出发,以推广干湿相结合的沼气发酵新工艺、沼气新炉具、省柴灶为中心环节,采用了“秸秆→干发酵沼气池→沼渣养黄鳝、蚯蚓等→提供动物性蛋白饲料养鸡”的模式,以及“秸秆粉碎→培养平菇→菇渣养猪→猪粪→湿发酵沼气池→干、湿结合产沼气→提供生活用能”的模式,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与1982年相比,这个能源试验村的生活用能中,生物质能由70%提高到96%以上;秸秆物质转换率也有显著提高,100公斤秸秆的利用价值由8元提高到35至60元;化肥用量由5万公斤减少为1.5万公斤;煤的用量由26吨降为4吨。71个农户的粮食总产量增加了2.5万公斤,全年人均纯收入由391元增加到759元。每出槽一头猪节约秸秆450公斤,节约青饲料约40%,缩短育肥期两个月左右,日增重0.54公斤。全村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能源、种植业和禽畜饲料与食用菌相互转换的物质循环系统。
(高柱 白庆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