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一片乡心在归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23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一片乡心在归途
新华社记者 范丽青 本报记者 连锦添
香港,台湾同胞回乡探亲的一个中转站。不少人透过香港中旅社的协助,踏上回故乡之路。
21日下午,我们来到中旅社尖沙咀营业厅。刚进门,就有3个鬓发斑白的老太太结伴来到,顾不得喘口气,就向工作人员询问回大陆手续怎么办。她们都是当年随国民党军队去台湾的军眷,平日少出门,到港后人地生疏,好不容易找到这里。一位原籍山东老太太对记者说:“我们在台湾说的国语,香港街上好多人听不懂,问个路都难哪!”中旅社的小姐用普通话跟她们交谈。她们说:“这还差不多,象是在台湾。”
说话间,一位老人急急走来。他21日从台湾来香港,要为现仍在台湾的妻子办理大陆探亲手续。他说,现在台湾探亲是热门话题,有亲属的都想回去看看,他担心开放之日一下子领不到登记表格,在香港办手续也要排长队等候,所以专程先行来港探路。中旅的工作人员安慰他说:“不用担心,我们只需一天就可办妥手续,您可先回去,到时候携太太同来就行了。”老人放心地走了。
22日来此的台胞,大都是上岁数的人。有些人在台湾时原互不相识,如今他乡邂逅,高兴地商定一同结伴返乡。
也有年轻人陪伴老人来的。一位毕业于台湾大学的女士说:“我除陪父亲探亲,顺道还要看看大陆风光。说实在,我们上中学第一节课,老师就教我们画大陆地图,可是大陆是什么样子,至今模糊,这回可以饱饱眼福了。”
一位原籍湖南的台胞已是准备二度回乡了。他感慨地告诉记者,第一次回乡是冒了风险的,但总算与病危的母亲见上最后一面,使老人家安心离去。这一回,我已跟大陆的弟兄约定日子为父母修墓,希望快快回去。
前来请求中旅社协助的台胞并不都那么健谈。一位身穿黑衣服的台胞一直沉默寡言。我们与他的同伴交谈时,得知他是江苏人,早年在县城街上买东西时被抓兵,后来去了台湾,也是第一次回大陆去探亲。正说着,他突然插嘴道:“我是先被土匪抢走钱,又逼我当土匪,后来才跟国民党军队到台湾的。”他说话时仍然表情忧郁,言下之意颇不安。我们正想宽慰他几句,他的同伴却已拍着他的肩膀笑了起来:“没有关系嘛,不要害怕。共产党早已不计较前恶了。”他“嘿嘿”两声,似乎有所宽怀,但又说:“反正我也豁出去了,一定要回家去看看。”
约5点钟了,又进来一位风尘仆仆的老台胞,刚下飞机便赶到这里。这位台胞老家河南,18岁离开家园,今次是38年来的第一次故乡行。提起家乡和亲人,脸上便露出满足的微笑。他告诉我们,早已透过在美国的朋友与家乡亲人联系上了,得知80多岁的高堂老母尚健康长寿,弟弟,妹妹,侄、甥和他们的儿女,孙子孙女,一大家子有几十口人呢!我们向他祝贺,他高兴地连声感谢。然而,提到他自己时,他却略带惆怅。原来,他在台湾至今孤身一人,在一座大厦里当管理员,30多年来尝尽思亲之苦。为什么不结婚呢?“年轻时没钱,年老时更找不到合适的对象了。”他说。不过一提到探亲,他的兴致又高了,“总算可以回去探亲了!”他希望明天就能起程。
天色已黑,香港各公司工作人员都纷纷下班了。然而,尖沙咀中旅社接待台胞的营业厅里仍在忙碌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