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建党前后的杨明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23
第5版(理论)
专栏:党史人物

建党前后的杨明斋
被周恩来称誉为“忠厚长者”的杨明斋,在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建立前后,做了许多具体工作,为党的早期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
杨明斋1882年出生在山东省平度县马戈庄村一个农民家庭。甲午战争后,平度地区天灾人祸频仍,杨明斋家境越来越贫穷,被迫辍学务农。1901年,他和当地许多穷苦农民一样离乡背井去“闯俄罗斯”。
起初他在海参崴一家小工厂当工人兼作记帐员,后来到西伯利亚半工半读。在与俄国工人和华工的共同生活中,他的思想开始觉醒,并积极参加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十月革命期间,杨明斋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党。战争结束后,俄共(布)党组织送他到大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1920年春,杨明斋回到了祖国。
是年4月,俄共(布)和共产国际派以维经斯基为首的工作小组到中国了解情况,同中国的共产主义者建立联系。在北京,通过在北京大学任教的俄籍教授柏烈伟介绍,李大钊与维经斯基进行了多次会谈,杨明斋担任翻译。在上海,杨明斋陪同维经斯基访问了陈独秀及《新青年》、《星期评论》及共学社等杂志、社团的负责人。后来,杨明斋经手租赁了上海渔阳里六号这栋楼房,在那里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稍后成立的中俄通讯社就设在渔阳里六号,杨明斋担任社长。该社的工作一方面是从北京、上海把中国的消息发往莫斯科,另一方面是把介绍俄国革命情况的文稿送《新青年》和《民国日报》等报刊发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通讯社改由上海党组织领导,仍由杨明斋负责。
1920年5月,杨明斋和陈独秀、李汉俊、陈望道等组织了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该会的负责人是陈独秀。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人发起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杨明斋也是发起者之一。陈独秀担任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书记,不久他离开上海赴广州,书记由李汉俊担任,杨明斋协助。杨明斋参加上海小组的机关刊物《新青年》、《共产党》的出版工作。他还陪同维经斯基常来往于北京、上海之间。推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他是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成员,还回到故乡的省城济南传播马克思主义。
与此同时,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为了团结、教育青年,扩大党的影响和发展党的组织,决定发起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派最年轻的成员俞秀松担任这一工作,派年长的杨明斋负责指导。不久,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渔阳里六号成立,俞秀松、李震瀛等八名青年为首批团员,俞秀松任书记。随之,北京、长沙、广州、武昌等地也相继建立了团组织,团中央机关仍设在上海渔阳里六号。
为了掩护党、团在渔阳里六号的活动,同时也为了培训进步青年准备赴俄深造,在这栋楼房里又办起了一个外国语学社,由杨明斋担任校长。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许多成员都在此讲过课或学习过,杨明斋讲授俄语。学生除了学习外语外,还学习马克思主义,有许多学员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0年冬至1921年春,上海党团组织挑选二三十名团员,由杨明斋分批介绍去苏俄学习。
出身农民、当过工人的杨明斋比较重视工人运动。在陈独秀和杨明斋的具体帮助和指导下,上海造船厂、电灯厂、厚生铁厂以及东洋、恒丰纱厂的机器工人联合起来,成立了上海机器工会。1920年10月3日,机器工会发起会在渔阳里六号召开,陈独秀、杨明斋应邀出席会议并被聘为名誉会员。这是我们党领导成立的第一个产业工人的新型工会,标志着党领导工人运动迈出了新的步伐。机器工会迅速发展成为拥有370多名会员的有影响的工人组织,还出版了自己的会刊《机器工人》。此后,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以外国语学社为基地,领导成立了印刷、纺织等工会组织,12月,又发起建立了跨行业的工人联合组织工人游艺会。12月20日,工人游艺会在上海公学召开成立大会,出席会议的有400余人,杨明斋参加了成立大会并讲了话。游艺会和党后来领导建立的工人俱乐部一样,成为向工人宣传马列主义的场所,为各行各业工人的团结创造了条件。
除上述各项工作外,1921年1月,上海党组织还在渔阳里六号成立一个教育委员会,以加强对青年的教育和领导青年运动,杨明斋担任该委员会的副主任。
这一时期,渔阳里六号成为上海早期党组织的重要活动场所。党领导的纪念五一劳动节、三八妇女节以及工会组织等群众性活动,也都在这里筹备或举行。所有这些活动,杨明斋都做了大量工作。
1921年春,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相继成立,全国建党条件日趋成熟。张太雷和杨明斋以中国共产党代表身份,先后赴伊尔库次克向共产国际远东局汇报情况。他们就中共成立、中共与共产国际的关系等重大问题与远东局的代表进行了多次会谈,决定建立共产国际远东局的中国支部。6月,张太雷、杨明斋一起赴莫斯科参加了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他们是出席共产国际代表大会最早的两位中国共产党人。
党的一大后,杨明斋主要从事党的理论教育和宣传工作。他曾在上海党组织内部和李达一起编写和讲解过“马克思主义浅说”、“阶级斗争”、“帝国主义”等专题。1922年7月,他参加了党的二大的部分会议,对党制定反帝反封建纲领发表了积极意见。党的三大前,在酝酿国共合作时,杨明斋曾持不同意见,但三大形成决议后,他在组织上服从党的决议,并在行动上积极为国共合作事业而努力工作。随后,他在广州为苏联顾问团当翻译,1925年秋后在上海为莫斯科中山大学选派学员。10月下旬,杨明斋率领第二批学员百余人赴莫斯科中山大学。从1925年冬起,杨明斋在该校总务部门工作。大革命失败后,杨明斋回国,先是在北京隐居,从事写作,后又到河北省丰润县车轴山中学以教书为掩护继续从事党的工作。杨明斋的主要论著有《评中西文化观》、《中国社会改造原理》等。三十年代,杨明斋因病到苏联疗养,后来病逝于伊尔库次克。
(余世诚 张升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