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我坚信中国的事业必将成功”——访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哈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23
第6版(国际)
专栏:外国人看中国

“我坚信中国的事业必将成功”
——访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哈默
张炜天 汪溱
被理查德·尼克松誉为“全世界最卓越的实业家和政治活动家”的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今年有两件事颇为引人注目。其一是5月份出版的自传《哈默》,这部自传立即成为当前美国和整个西方的畅销书。其二是,89岁高龄的哈默博士于9月亲自来我国山西平朔,为西方石油公司与我国合作经营的总投资为6.5亿美元的安太堡露天煤矿投产剪彩。他从山西返回北京时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的改革开放
哈默根据自己独特的亲身经历,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我国当前的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治国方略进行了比较。
他认为,革命成功后的苏联经济状况与“文化革命”刚结束时的我国经济形势相似,即都处于濒临崩溃的关头。他说:“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拯救了苏联。邓小平等有魄力、有远见而又务实的中国政治家们做了同样的事。他们干得非常漂亮!”
他在《自传》中指出:“一开始,中国人以为他们需要的仅仅是得到先进的设备并学会使用它们,就可以实现现代化。但现实的惨重教训改变了这种想法。当邓小平于1979年访美时,他已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更需要获得的是西方先进的管理技术。”
哈默说:“当年在列宁的亲自过问下,我帮助开发了苏联的石棉矿并建立了铅笔厂。1979年邓小平先生见到我时的第一句话是:‘哈默博士,你曾帮助过列宁,现在为什么不帮助我们中国呢?!’值得欣慰的是,我们与你们的合作已经初具成果。更为令人高兴的是,中国在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技术的同时,进一步认识到必须对现有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改革,这是一个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进步!”
安太堡煤矿是一个样板
哈默对年产原煤1500多万吨的安太堡煤矿建成投产极为满意。他说:“从1985年6月签订合同起,仅用了两年多时间就建成了这个亚洲最大的、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矿之一——安太堡露天煤矿,创造了工业建设史上罕见的奇迹。这说明中国政府能够与外国企业进行积极、融洽、卓有成效的合作。我们公司已在安太堡投资3.25亿美元,现在打算对煤矿的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继续投资。”
哈默和西方石油公司负责亚洲事务的副总裁陈立家还告诉我们,他们公司向中国提供了具有80年代中期国际先进水平的采矿和生产工艺,并选派了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到矿上工作,基本上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公司在开始与中国接触时,就提出了搞合资企业的愿望,而办合资企业可以把外国公司与中国的利益结合在一起,使双方共同承担经营的盈亏。这样,外国公司就能真心实意地干下去。可以说,这也是合资企业的独到之处。
“安太堡的建成投产不仅是中国开放政策的一项重要成果,也为其他外国公司在中国投资或与中国合资兴办企业树立了样板。”
中国是投资环境最佳地点之一
哈默博士说:“除安太堡煤矿外,我们公司还在中国投资了1亿美元,勘探开发南海石油。我们还计划与其他几家外国公司合作在大西北勘探石油,希望能找到几个大油田。我们公司在世界上50多个国家中投资,而中国是投资环境最好的地点之一。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中国的政策稳定。我认为双方的合作基础牢靠、前景广阔。”
前进中的困难
哈默告诉我们,公司与我国的合作总的来说非常融洽,邓小平主任等中国领导人对双方的合作项目极为关注,赵总理还亲自到安太堡视察。但是,哈默和他属下也深感中方机构存在着办事拖拉、工作效率低的通病。为了某些下级机构并不太难解决的问题,他甚至得亲自写信给我国的高层领导人。
哈默在自传中坦率地写道:“(中国)如果解决不好对外贸易的平衡,国家经济将可能陷入困境”;“我在1982年给《中国日报》写过一篇文章,指出中国体制上的缺陷,并希望中国改进现行的法律制度和工资政策……今天,我当初的大部分建议都已经得到或正在考虑采纳。”
你们的事业必将成功
“从1979年起,我几乎每年都要来中国一次,这次是第8次访华了。每次来,我都能感觉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势头,都能看到中国又有了新的可喜变化。”哈默的这番话使人联想起他在自传中一段中肯、精辟的文字:
“对邓小平和他的继任者们来说,将目前中国的年人均收入300美元提高到本世纪末的大约1000美元这个目标,无疑是他们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但我认为他们会成功。 因为我坚信,以极大热情和干劲来解决难题,发展事业,并敢于向不加掩饰的经济统计数字以及那些‘预言家’挑战的中国人,必将取得最终胜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