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巴西的“越境购物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24
第7版(国际)
专栏:国外剪影

巴西的“越境购物热”
本报记者 吴志华
巴拉那河是巴西与巴拉圭的界河,它南下与伊瓜苏河汇合时,河床陡然下跌,形成了驰名世界、气势磅礴的伊瓜苏大瀑布。就在瀑布附近的两国边界上,目前正出现另一番景象:每到周末,从巴西各地驰来的豪华型旅游客车蜂拥而至。然而,游客们不是下车驻足欣赏大瀑布的瑰丽景色,而是跨过连接两国的一座小桥奔向巴拉圭境内去抢购外国商品。傍晚,这些游客提着大包大包商品,乘车踏上归途。
据统计,每天越境去巴拉圭的大客车约四百辆,游客竟达二点五万人之多。
巴西和其邻国互相开放边界,两国居民只要出示身份证即可自由出入境,十分方便。近年来,巴拉圭境内一侧的小镇——斯特罗斯纳总统港逐渐发展成外国走私品的集散地。在这里可以廉价买到来自日本、香港、台湾的各种各样电器产品、手表、纺织品,甚至还有英国烟酒、法国香水、瑞士巧克力等,因而吸引了巴西人纷纷来此,出现了一股“采购热”。
圣保罗一位三十五岁的理发师每逢周末来此采购一批外国货,然后到圣保罗转手倒卖。据说,这些从巴拉圭采购来的外国商品在圣保罗销路很好,利润可达百分之百。因此许多巴西人利用工作之余或周末度假之际,越过边境去巴拉圭跑买卖,将它作为自己的“第二产业收入”。
但是,干这项买卖,除了长途跋涉的辛苦之外,还要遇到联邦税务局稽查员和公路警察的检查。按巴西海关规定,每位游客只能免税带进价值一百五十美元的商品,一旦超过限额,即将全部物品没收。尽管这样,仍有越来越多的巴西人,周末赶往巴拉圭边境抢购。随着
“购物热”出现,走私活动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了有组织的团体。例如,每辆旅游车上的导游在途中收每位乘客三百克鲁扎多作为“基金”,以便必要时“平息警察的愤怒”;或者将采购物品总金额按乘客人数平摊,这样谁也不会超过限额;或者让车停在巴西境内,游客下车步行过境,多次往返采购等等。但弄不好就会被没收。联邦警察局发言人指出,今年没收的一千七百六十四台录像机几乎全部来自巴拉圭。
巴西新闻界认为,“越境采购热”反映了巴西经济形势的一个侧面,每当国内经济困难或失业加剧时,这里就出现游客“高峰期”,因此,单靠警方难以阻止这股采购热和走私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