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人去墨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26
第8版(副刊)
专栏:

人去墨香
史莽
著名的泉水之城济南,去年遭到50年未有的大旱,全城72名泉都干涸了,连闻名天下的趵突泉也不冒一滴水。今年8月26日,突然下了一场25年未有的特大暴雨,一天的降雨量比去年的全年的还多,大半个济南城被淹在水里,大明湖的游船漂上了湖岸。这场暴雨给济南地区带来了不小的灾难。不过也有一点好处:旱情缓解了,72泉都有了水,趵突泉的三股巨大清澈的水柱也冒得二三尺高。
暴雨后的第二天,我到了济南。我当然不是来看泉水的,而是专程赶来看故友陈秉忱同志的《书画篆刻遗作展览》。秉忱同志是山东潍坊人,前年逝世,享年八十又二。
我们的人才有如灿烂星空。主要由于工作性质不同吧,有的同志雄才大略,叱咤风云,为人们所熟知。有的同志虽然也多才多艺,高风亮节,却默默无闻。秉忱同志就是属于后一种人。建国后,他一直在中央机关和中央领导同志身边工作,擅长书法,楷书极佳,又精隶书;他把自己的专长与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党做了许多十分有益的工作,却鲜为人知。大家都看到过《毛泽东选集》合订本、《毛泽东诗词》、《毛泽东军事文选》等书籍吧,毛主席这些著作上的凝重大方的隶书书名,就是他书写的。任弼时同志墓碑上的楷书碑文,端正挺秀,也是他手书的。在党和国家其它许多重要文献上,都曾留下了他精心结构、变化多姿的墨迹。
秉忱同志也善画,所作多似明人小品,淡雅清秀而有风骨。他的篆刻,则师秦汉,上溯甲骨、金文,古朴浑厚而又刀法多样。
“文革”浩劫后,秉忱同志已过古稀之年,仍孜孜不倦地为党工作,经管毛主席的图书字画多年,把毛主席故居收藏的字画,精选编成了一部
《毛泽东故居藏书画家赠品集》。这书画集出版后,在1986年莱比锡国际最佳书籍展览会上,被授予“世界最美的图书”铜牌奖。他还把毛主席生前阅读哲学、历史、文化等各种著作上亲自所作的眉批和注文加以过录,进行整理。最近出版的《毛泽东哲学批注集》,就包含着他的一份辛劳在内。
我相识秉忱同志于60年代初,他比我大20岁,算是“忘年之交”。那时田家英同志锐意收集清代学者的翰墨,曾收到浙东学者平步青的一些手稿。我收到一方刻有“栋山樵”三字的大印,是平氏的字号章,就送给了他。家英同志回报了一纸题跋,这题跋就出于秉忱同志手笔。浩劫后,我和秉忱同志相见于北京,这时家英含冤而死已经足足十多年,我们都十分痛惜。为了纪念我们共同的友人——田家英同志,他为我刻了一方印章:“向上应无快活人”。这是家英生前的一句名言,意思是奋力前进的人孜孜于学习、工作,没有时间去追寻个人快活。又为我用庄重的隶书写了一首家英在三年困难时期、也是他遭受打击时的诗:“十年京兆一书生,爱书爱字不爱名。一饭膏粱颇不薄,惭愧万家百姓心。”更令人感动的是,当他知道家英生前曾答应过我,要为我过录毛主席亲自写在自己诗词集上的注释而未能实现时,他慷慨地把自己多年前过录此注释的朱印本《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送给我,并写了长跋。其中说:“去年史莽同志来京,而谈述及:1965年冬家英同志在杭州时,许将此注释为抄一份。家英不幸逝世,史莽以未得此注释抄本,引为憾事!为了共同爱戴毛主席,景仰他的学识;对田家英同志的怀念,谨将我抄存的这一本,敬以奉赠。藏于史莽秘籍,有如自存。”这样,他既使已故友人的诺言付之实现,又使今存友人的愿望得以满足,真是一举而两全其美,而把“损失”归于自己,其情可感如此!
我们中国人是素来重视交友之道的,同志之间,更注重革命的情谊,秉忱同志在这方面也是个很好的楷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