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三大代表小组发言选编(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29
第1版(要闻)
专栏:

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的十三大代表小组发言选编(一)
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
湖南代表毛致用:十三大报告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精神有三点很重要。一是要坚定一个信念,就是一定要充分看到9年来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成就,继续坚定不移地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正确路线前进。紫阳同志报告中列举的我国9年来三个翻一番、四个历史性变化、六个方面的重大成就,都是举世瞩目、令人信服、实事求是的。全国是这样,我们湖南也是这样,政治上安定团结,经济上稳定发展,说明我们确实进入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尽管现在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但应当坚信,只要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就一定能够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二是要把握一个论断,就是一定要清醒地认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根本上提高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通过学习,要弄清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最基本的国情,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弄清楚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我们全部工作的中心,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弄清楚坚持两个基本点的统一,不断克服僵化和自由化的错误倾向,是加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三是要明确一个主题,就是一定要深刻理解改革是振兴中国的唯一出路,增强加快改革、深化改革的紧迫感。
中直机关代表朱穆之:党的“七大”形成了民主革命阶段一套纲领性文件,指引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报告》是指引我们把社会主义建设好的纲领性文件,它对于中国如何走社会主义道路,描绘了一个蓝图。文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引起了世界瞩目。《报告》讲得最好的一个问题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述。我们过去所以长期犯错误,主要是没有摸清自己的客观事实,包括对自己的本事、能力、本钱的认识不够实际,搞了许多“左”的东西。这次把初级阶段弄清楚了,可以使我们不至于犯错误。《报告》把不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即一种以为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不行,主张全盘西化;另一种以为可以超越初级阶段,一步进入共产主义,两种错误观点提出来,在实践上有极大好处。初级阶段主要是克服“左”的倾向,因为我们长期犯的是想超越这个阶段的“左”的毛病。当然右的问题也要注意。《报告》另一个讲的好的地方是把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归纳了十二条。这十二条是在碰了不少钉子的情况下得出的。多年来,我们一直讲要发展马克思主义,但理论上说不清楚,行动上心里没底,缺少系统的东西。《报告》把这些年的努力概括起来,讲了一个轮廓,非常好。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要很好地宣传,很好地学习,每个问题将来都能写一本书。《报告》反映了我们党目前的最高认识水平,是个好文件,带有里程碑的意义。
四川代表廖伯康:赵紫阳同志的报告从中国实际出发,贯穿着改革精神,充满了新思想、新观点。这次大会将以其理论贡献载入史册。我初步体会,新的理论观点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1)第一次阐明了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这是掌握十三大文件精神的钥匙。(2)科学地规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继续、发展和进一步概括。(3)明确指出我国在社会发展问题上可以越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但决不能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而越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对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作了非常有说服力的科学解释,从理论上回答了一些改革措施究竟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5)正确阐述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中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第一次提出新经济体制的运转机制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使我们对改革中的这个难题有了更加明确和清晰的认识。(6)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原则、途径和措施,以及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为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指明了道路。(7)向全党提出了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的问题。党在新时期如何加强自身建设,党的建设如何进行改革,怎样才能经受住执政和改革开放两方面的考验,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8)概括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实践中发挥和发展的十二条科学理论观点,这些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初步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任务、动力、条件、布局和国际环境等基本问题,规划了我们前进的科学轨道。
报告具有鲜明的特点
中直机关代表宋德福:中央在起草工作报告的过程中,确实广泛地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体现了我们党的民主作风。报告的一些提法越来越准确、严谨;内容越来越深刻、丰富;文字越越来精炼、概括。报告突出地有4个特点: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旗帜;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为立论;以深化改革、加快改革为主线;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根本任务。报告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相结合、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相结合、经济建设与党的建设相结合,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和新贡献。报告是指导今后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北京代表李其炎:赵紫阳同志的报告有4个突出特点,一是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报告对9年来成绩的估价很恰当,对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恰如其分。战略目标、战略阶段和远景规划的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特别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述,准确、科学,为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突出了改革的精神。报告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都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党政分开的问题拖了多年,这次提出了解决的原则和措施。对干部制度上存在的种种弊病,也提出了改革的基本原则。这样,深化改革就有了遵循。三是理论上有重大突破。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关于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论述,是我们党对马列主义的重大贡献。相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下,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将取得更大的进展。四是充分肯定了小平同志的历史功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取得的成就,我们党对马列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确实是小平同志集中全党智慧具体指导的结果,报告对邓小平同志的历史功绩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符合实际,符合党心民心。
我们党在政治上更加成熟
江苏代表陆定一:我1925年参加革命,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30多年。刚参加革命时,确信最后胜利一定是我们的,但什么时候革命胜利,如何进行斗争,都不大清楚。当时,就我个人来说,不知道革命要以农民为主力军,斗争的主要形式是长期的武装斗争。遵义会议后,我们党从不成熟开始走向成熟。抗日战争有了一本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准确地预见了抗日战争的全过程和三个阶段。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能够预见到战争胜利要5年时间。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已经到了很成熟的时候了。
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主要任务应该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但开始也不大清楚,觉得“阶级斗争为纲”似乎也是对的。还提出了一些幼稚的口号,什么“十五年超英赶美”,“文革”的时候,从牢里竟看到“两年进入共产主义”。现在,紫阳同志代表中央的报告中提出,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到中等富裕的水平,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这就讲得令人信服。的确,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上,我们党已经成熟到能够正确预见未来的程度了。我们有的同志担心,一百年时间是不是太长了。我看还是想得长一点好。这并不妨碍同志们将来把它提前实现。三中全会以来的9年,改革是成功的。尽管改革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但确实取得了巨大成功。今后我们的改革还会遇到困难和问题。困难和问题,与其想得少,不如想得多一点好。但有党的正确路线的指引,改革、开放和建设事业一定会取得最后成功。我们党领导革命是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领导建设也是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现在我们应该高兴,看到党的成熟。
肯定邓小平同志的重大贡献符合党心民心
解放军代表迟浩田:邓小平同志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贡献,有目共睹,举世公认,在十三大报告中给予充分肯定,是党心、军心、民心所向。这段话的文字虽然不长,但是内容丰富,含义深刻,意义很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我们都亲身经历过。从真理标准的讨论、反对“两个凡是”,到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从推进改革开放,提出“一国两制”,到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党的每一个重大决策,都表现了邓小平同志的理论勇气、求实精神和远见卓识。我们的国家如果没有小平同志掌舵定向,没有他在关键时刻所起的中流砥柱的作用,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局面。
辽宁代表李涛:《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的结合,经历了60年。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次胜利的旗手是毛泽东同志,虽然他晚年犯了错误,但这个功绩不能否认,毛泽东思想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已经确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等等,使我们又走上了第二次飞跃。实现第二次飞跃的代表是邓小平同志,这是全党公认的。报告肯定了邓小平同志在9年中作出的重大贡献,符合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心愿。
河北代表邢崇智、岳歧峰:《报告》在谈到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时列举了12个科学理论观点,集中回答了我们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这12个理论观点的形成和成功实践,是邓小平同志的巨大功绩。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理论上的“第一次飞跃”,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现了理论上的“第二次飞跃”,领导全国人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这里的中心问题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要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作为检验工作好坏的标准。我们要用三中全会后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去教育和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
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陕西代表董继昌:《报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述,是我们党在理论上的重大突破。这对指导我国今后的建设和改革,避免“左”的、右的干扰,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如果说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的话,那么《报告》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述,将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奠定理论基础。
广东代表谷牧:《报告》深刻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问题,这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经过30年的实践,我们在理论上系统地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大发展,是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贡献。这是我们十三大的重要意义所在,我们不要低估了,将来若干年后,对它的意义将看得更加清楚。但我们思想上要有新准备,不要以为有了这个文件,对初级阶段的认识问题就解决了,在实际工作中就没有斗争了。因为在实践中还会出现许多新问题、新情况,一遇到这种情况,就会在思想认识上出现反复,又产生不同看法。认识上的问题,要经过实践才能解决。我们要勇于探索,勇于开拓,勇于创新,改变陈旧观念,不断深化认识,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前进。
广西代表陈辉光:《报告》对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精辟的论述,是我党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初级阶段理论是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产生出来的。初级阶段的理论要求我们一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从太平天国起义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都失败了,只有我们党坚持马列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取得了胜利。二是,必须看到,我国社会主义仍处在初级阶段,因为,我们的生产力水平还非常落后,如果不经过一个很长的时间去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体现不出来,社会主义就没有吸引力。因此,这个初级阶段理论非常重要,是全党、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重大理论武器。我们要用这个理论统一全党的思想,克服僵化和自由化的思想,增强执行改革、开放这个总方针的自觉性。
贵州代表龙志毅(彝族):听了赵紫阳同志的报告,我体会最深的有两点:
一是明确提出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正确论断。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联系我们贵州的实际,这个理论意义重大,因为我省是多民族的边远山区,底子更薄,经济文化很落后。过去,由于对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缺乏正确的、科学的认识,在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工作中,心里往往不踏实。想发展商品经济,总怕被认为是搞资本主义,思想上老是有担心。现在有了这个理论作指导,我们结合自己的实际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就更加理直气壮了。
二是突出地提出了发展生产力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是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又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过去,我们看一个单位的工作,考察一个干部,衡量一个制度,往往是非不清,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对那些生产好的单位和干部,被“四人帮”戴上搞“唯生产力论”的帽子加以批判和斗争,严重挫伤了干部和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致使经济发展缓慢,妨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没有确立这个科学的理论,没有这个明确的标准。现在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明确的标准,工作就会更加顺心了,不断有起色了。
认真宣传贯彻党的基本路线
宁夏代表李恽和、李俊杰: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要很好地进行宣传教育工作,尤其是要搞好基本路线的教育,使之真正深入人心。现在一些干部群众中有这样两种认识:一种认为我们已经搞了38年社会主义,为什么还是初级阶段?另一种认为中国生产力水平如此低,赶不上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还叫社会主义吗?因此,需要广泛深入地开展教育,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武装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过去,毛泽东同志曾对新民主主义阶段的革命对象、动力、目标、路线等作了明确的阐述。建议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结合起来,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有关理论再进行深入研究探索,作出更加系统完整的阐述。
解放军代表李耀文:《报告》明确提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从而确定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正确路线。从50年代后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有过不少挫折,根本原因是党的指导思想脱离了实际,急于求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因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取得了重大成就。
要正确贯彻党的路线,必须坚持有“左”反“左”,有右反右。报告对“左”、右倾思想根源作了精辟的分析,提供了反“左”、反右的思想武器。报告所以强调克服僵化思想是相当长时期的主要任务,主要是“左”的积习很深。
要正确地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两个革命、两次飞跃,任务不同,方法也不尽相同。第一次是推翻“三座大山”,这一次是搞自我完善,改革那些与客观形势的发展不相适应的东西。因此,我们要采取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不要肯定应该否定的东西,也不要否定应该肯定的东西。报告对这个问题处理得非常好。例如,报告在谈到民主问题时,还强调发扬我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传统,强调发扬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又如,党政分开、干部人事制度,都是既有肯定,又指出弊端,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不能一讲过去的弊端就把过去说得一无是处;一讲改革的好处,就把它说得尽善尽美。
要正确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报告提出党的建设问题从来是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要从严治党,抓好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使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经得起开放的考验。过去,党中央有预见地指出警惕糖衣炮弹的进攻;今天,党中央强调要把反腐蚀寓于建设和改革之中。我们还要注意防止把商品交换的原则引进党内生活中来;随着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更要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