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议论风生——党的十三大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29
第1版(要闻)
专栏:

议论风生
——党的十三大侧记
本报记者 高新庆
26日下午,广东省两位老书记习仲勋、任仲夷和现任书记林若同志并排而坐,以普通党代表的身份与其他代表一起,认真审议紫阳同志的工作报告。他们畅所欲言,议论风生,谈了不少很有内容、很有见地的意见,给人启发。
林若:“人们可以吃‘定心丸’了”
讨论中,大家议论到中央给广东特殊政策、灵活措施,与广东“毗邻港澳、华侨众多”的优势相结合,广东经济如虎添翼:经济增长速度已经基本赶上六七十年代香港经济起飞时的速度。1986年与1978年比,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外贸出口总值都增长2倍以上;8年来新增固定资产、修建等级公路、新增通信能力,均超过前29年总和。说起这一点,林若同志突然话锋一转,讲到一个“放心”、“不放心”问题。
林若说:“尽管广东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正确的,但人们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顾虑。比如说,农业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决了多年来没有解决的温饱问题,但是很多农民仍然担心政策会变,希望中央每年为农村发一个‘一号文件’,作为‘定心丸’。”
会场上情绪活跃,大家交头接耳。有人插话:“前几年发了,今年没有发。”林若:“对,今年没有发,所以总感到不踏实。”又说:“对外经济活动、经济体制改革等也碰到类似问题。广东有几千家‘三资’企业,上万家‘三来一补’企业,稍有风吹草动,牵连国外人士不安。这说明人们思想上还存在一些疑虑,对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还不放心。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
林若微笑着说:“紫阳同志的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指出初级阶段有上百年时间,这就是说初级阶段实行的一些政策、措施可以长期不变。人们可以吃‘定心丸’了!”
习仲勋:“要欢迎批评,不要怕批评”
习仲勋同志谈到建设一个好的党风时说:“我认为,要欢迎批评,不要怕批评。”“批评不一定是坏事嘛,任何一级,从中央,到省、地、市、县、乡镇领导,特别是刚上来的年轻同志,要听得见人家的批评。因为一个政党、一个团体或个人,总得做工作,要做工作都难免犯错误。”又说:“改革、开放是前人没有干过的事业,哪能没有一点失误,没有一点错误?除非不干工作。”有人插话:“不做工作是最大的错误!”
习仲勋点了点头,加重语气说:“不怕犯错误,争取不犯大的错误,犯了就改,‘文革’这么大错误也改了嘛!”
杨应彬(省政协副主席)说:“我们不仅要总结改革、开放9年的经验,还应该总结建国30多年的经验教训,用以教育党,教育人民,教育后代。现在一些人光讲党犯错误,不了解党依靠自身的力量纠正错误。”有人插话:“纠正错误是有信心,有力量的表现。”
任仲夷:“希望报告强调价值规律的作用”
广东代表团小组讨论对价值规律问题议论颇多。任仲夷就这个问题率先发言。
任仲夷说:“我希望报告强调价值规律的作用。开初报告稿未提,现在报告加上了一句话:‘必须把计划工作建立在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加上这句话很重要。”
任仲夷强调:“过去,由于我们在经济工作中无视价值规律的作用,曾经吃过很多苦头,教训十分深刻。”有人插话:“我们过去走下坡路与此有关!”
任仲夷接着说:“十二大报告和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都强调价值规律的作用。这是我们党对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上的一个重大转变。”“这次报告,总结9年来的实践经验,更应当突出地提出这个问题。这样不仅达到前后衔接,而且使全党在今后的经济工作中更加自觉地掌握和运用价值规律。”“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不按价值规律办事,那就根本不可能。”
林若接过话头说:“完全赞同你这个意见!”
林若又说:“过去人们把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起来,形成了僵化思想和僵化体制,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广东这个‘岭南佳果’之乡,在旧体制下,实行统死政策,排斥价值规律,使水果生产萎缩。改革、开放冲破禁区,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发展生产,开放水果市场,今年全省水果面积达800万亩,总产量居全国首位。”有人插话:“广东香蕉最近只卖二毛五一斤哩!”
林若兴奋地说:“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放手发展商品经济,广东经济的发展速度可以保持两位数水平,本世纪末,我们就有可能达到亚洲‘四小龙’80年代初的水平。”
习仲勋插话:“应该比他们快一些”。
三位新老书记的发言,既给人启发,也给人激励。最后,习仲勋希望广东在改革、开放、搞活经济中,走在全国的前列。代表们用热烈的掌声作了回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