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阅读
  • 0回复

谷牧在十三大第四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说 全国范围内对外开放将出现新局面 投资环境“硬条件”“软条件”肯定可得到改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30
第1版(要闻)
专栏:

谷牧在十三大第四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说
全国范围内对外开放将出现新局面
投资环境“硬条件”“软条件”肯定可得到改善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9日电 (记者李尚志 李年贵)国务委员谷牧说,党的十三大以后,我国将制订和采取有力措施,在全国范围内使对外开放出现一个新局面。
今天下午,党的十三大新闻发言人朱穆之举行第四次中外记者招待会。谷牧和国务院外国投资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周建南,国家经委副主任朱熔基,经贸部副部长张皓若,国务院特区办公室主任何椿霖,在招待会上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谷牧说,广东省这几年在改革开放中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改善了,今后完全有条件在改革开放中迈出更大的步子。海南省正在筹建之中,我国将在这里实行比其他经济特区更加特殊、更加开放的政策,许多在国际上行之有效的合作方式我们都想在海南实行,外商可以在这里实行包片开发,可以承包某些国营、集体企业进行经营,这里的土地使用权可以实行有偿转让。上海、天津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等地区,这几年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在对外开放方面都可以走得更快一些。中国北方的辽东半岛、胶东半岛这几年间为开放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把这两个半岛开辟为经济开发区的问题,党的十三大以后也要提到日程上来。中国的内陆、边远地区的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也要搞活,广大内地省份也要立足于发挥自己的优势,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同东部沿海地区携起手来走向世界。
有记者问及赵紫阳报告中为何没有专门论述国际问题。谷牧说,我们今后的对外政策不会变化,所以赵紫阳的报告重点是讲国内经济建设的经验和今后要走的路子,只是在最后一段中讲了讲国际问题。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国际问题上将采取低姿态。
有记者询问今年头9个月外商在中国投资的情况,询问日本在中国的投资情况。张皓若答,今年1至9月,我国同外商新签定的投资合同已有1165项,投资额为26.6亿美元,这比去年同期都有增长。美国、西欧和日本的投资比重也有增加。今年头9个月,日本同我们签定投资合同340项,投资额16.7亿美元,在港澳地区之后仅次于美国。今年以来,外商投资活动是活跃的,势头是好的。
谷牧在回答记者关于我国精简机构的问题时说,精简机构的问题,我们正在酝酿,还在进行调查研究,没有作出最后决定。但可以肯定,我们的对外经济活动的领导机构只会加强,决不会取消。
谷牧在回答记者关于中国将采取哪些改善投资环境的措施的提问时说,从去年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改善投资环境的工作,这包括加强开放城市的基础设施,解决能源、交通运输、机场、电讯条件等,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硬条件”。另外要改进我们的领导工作,加强立法工作。这就是“软条件”。我们的投资环境肯定可以得到很大改善。
有记者问及我国外贸体制的改革,张皓若说,外贸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外贸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使外贸企业放开经营,自负盈亏。1988年我们将要采取的改革措施是:一,出口产品要退还所交纳的各个环节的间接税;二,轻工业产品,如外贸服装等将实行自负盈亏的试点;三,进一步在外贸企业中完善承包责任制;四,推行进口方面的代理制度;五,有步骤地下放外贸经营权,促进工贸结合,鼓励外贸出口;六,改进外贸行政管理。
有记者问及中国同东欧国家和苏联发展贸易关系的前景。张皓若说,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不仅同西方发达国家合作,也同发展中国家合作,同样同东欧国家和苏联也合作。现在,我们同东欧国家和苏联还没有合资企业,今后会有多种形式的合作。至于贸易,80年代以来,我国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贸易有了较大发展,1981年我国同这些国家的贸易额是21亿瑞士法郎,1986年是105亿瑞士法郎,在5年内增加了4倍,增长速度是快的。我们相信,我国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贸易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附图片)
中外记者围着谷牧提问题。  本报记者 沈进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