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骂怒笑喜”也成文章——十三大代表杨永良谈改革的曲折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30
第1版(要闻)
专栏:

“骂怒笑喜”也成文章
——十三大代表杨永良谈改革的曲折性
本报记者 张振国
早就得知安徽省合肥市改革的步子迈得较快,市委书记杨永良头脑中的改革的弦绷得也比较紧。趁他来京参加党的十三大之机,记者走访了这位43岁的书记。
谈起改革,他如数家珍,转眼就是一个上午。从言谈之中,可以看出,改革大潮的磨练,已使他具有一种坚毅的性格和敏锐的洞察力。他说,改革确实困难重重,但改革确实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别的不说,就拿今年财政收入来讲,预计到年底,全市财政收入将比改革前的1978年增长1.64倍。没有改革,哪有这个经济效益。
“改革中遇到的困难,阻力到底来自何方?”
“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阻力主要来自因循守旧等模糊认识,但归根结底改革是在不断前进。”他风趣地告诉我:每一项改革,几乎都要经历一个“骂、怒、笑、喜”的曲折过程。他举了个旧城改造的例子。这是合肥最早出台、影响最大的经济改革。1983年他们根据本市实际,提出了“收缩布局,控制征地,合理改造旧城,同步开发新区,城内翻新,城外连片,加强城市基础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旧城改造方案,并本着改革精神,在施工管理体制、资金筹集、拆迁安置等方面都大胆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开始阻力极大,骂声不断,不相信合肥旧貌能改。他说,实践证明,我们在城市建设上实行的改革是对路的,不到4年,全市累计综合开发商品房屋140多万平方米,市区人均居住面积已达7.25平方米,7000多户居民从危旧陋室中搬进了新居。面对这一巨大变化,反对的翘起了大拇指,由“骂和怒”转为“笑和喜”了。
“在改革中,领导者应该持何种态度为好?”
“作为领导干部坚定改革信念最为重要!”杨永良果断地回答了我的又一提问。
去年下半年我们搞了租赁、股份、资产经营责任制试点,效果十分明显,本来打算今年大搞。可是年初开展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有些同志就犹豫起来,认为要等一等,看一看,一些厂长也产生了疑虑。有的甚至对经济体制改革也叽叽咕咕骂起来。于是,我们就在各种会上为改革大声疾呼,认为只能进,不能等,更不能退。市委、市府及时举办了厂长(经理)和县以上领导干部培训班,认真学习了邓小平同志的讲话和党的有关方针政策,提高了认识,使各级领导坚定了改革必胜的信心,所以今年以来,全市改革进展顺利。人们对这些改革,也是经历了一个“骂、怒、笑、喜”的有趣过程。
现在,党的十三大正在召开,一系列新的改革还将不断出台。杨永良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改革既然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这就必然要触及一些人的眼前利益,他们开始不理解,这是很自然的。他们开始由“骂”到“怒”也不足为奇,只要最后能使改革成功,达到由“笑”变成皆大欢喜,我们当领导的,也就感到心满意足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