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中国高校改革目前进展如何?学潮之后师生思想状况怎样? 三位大学校长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30
第3版(要闻)
专栏:

中国高校改革目前进展如何?学潮之后师生思想状况怎样?
三位大学校长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新华社北京10月29日电 (记者朱维新、张万象)中国高等学校的现状、高等教育的改革,以及去年学潮之后高校师生的思想状况等,受到中外记者的关注。今天上午,十三大代表中的三位大学校长,应邀来到人民大会堂二楼东大厅,与中外记者见面,回答了记者们的问题。
这三位大学校长是:上海复旦大学校长、固体物理学家谢希德教授,浙江大学副校长、机械工程专家路甬祥教授,厦门大学副校长、经济学家王洛林副教授。
一位记者问,在中国实现四化的过程中,高等学校肩负的任务是什么?66岁的女校长谢希德首先回答说,赵紫阳同志在报告中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对大中小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大学,它们担负着为四化培养高级人才的任务。45岁的副校长路甬祥补充说,高等学校集中了许多科技人才,还是科学研究基地。此外,高等学校还担负着对外交流和开展继续教育的任务。近三年来,浙江大学就接受了近万名工程师和企业家来校深造。
当记者问到中国有多少大学实行校长负责制时,路甬祥说,我国已有一批学校实行了校长负责制,但目前还是少数。谢希德说,在上海50多所大学中,只有6所实行了校长负责制。
浙江大学是我国第一批实行校长负责制的高等学校之一。这个学校的副校长路甬祥在回答外国记者提及党在大学中的职责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的问题时说,我们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已有三年时间,三年中,基本理顺了党政关系,做到党政分开,各行其职。现在,校长对学校的教学、科研、人事、行政、规划、后勤全面负责。副校长协助校长工作。党组织主要负责党本身的建设,同时根据党的方针原则,根据国家有关教育的规定,帮助、支持校长工作。为了加强民主管理,学校建立了教职工代表大会,校长每年都向代表大会汇报工作。进行这些改革,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加强了各方面的责任制,改变了过去“集体负责而又无人负责”的状况。
有记者问,听说中国大学里冗员很多,这个问题解决得怎么样?谢希德回答,这个情况的确存在,教师超员问题还有待于解决。她说,以复旦大学为例,全校有学生11000多人,而有教授124人,副教授415人,讲师647人,学生和教师的比例是6.6比1,这个比例和外国相比,确实比较高,我们要逐渐改变这种情况。路甬祥说,近几年,我们大学里试行人员流动制度,象复旦、浙大、厦大这些老学校都向外边支援了好多教师。
有记者问及我国大学生的社会构成情况,谢希德说,我国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在城市里,工人也比干部、知识分子要多。过去以唯成分论来收取学生是不对的。现在主要要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她强调,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农村学生进入大学学习。
三位校长还根据记者们的提问,介绍了我国高等学校助学金改为奖学金的情况。他们指出,过去的助学金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必然联系,而主要是根据家庭经济情况,这不利于促进学生奋发学习。
谢希德教授早年留学美国,解放初期,她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赤诚之心,回到国内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她在回答有的记者提出中国知识分子“文革”中屡遭迫害、目前待遇还比较低的问题时说,的确过去在极“左”路线影响下,一些知识分子受到了迫害。但是,我们逐渐认识到这个错误,并在不断纠正。她说,我国教师的待遇是比较低的,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国家正在根据财力情况,想办法解决。她还说,知识分子最关心的是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只要有书,有实验条件,他们就高兴。
有记者问到三位大学校长对去年发生的学潮持什么看法,有多少学生因参预学潮而被勒令退学?
校长们回答,大部分学生参加学潮是出于良好的愿望,他们想通过游行,推动加快改革的步伐、民主的进程,纠正党内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我们不同意他们的方式,因为用这种方式表达对改革的急切心情,恰恰不利于改革、开放的进展。我国现在最重要的是需要有一个安定团结的环境。有了这样的环境,才能顺利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才能顺利达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宏伟目标,才能实现全国人民的幸福。任何不利于安定团结的方式都不可取。去年上海闹学潮,就曾阻塞交通,被坏人利用。学潮之后,同学们也在反思。大部分同学已经认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们国家动乱中受的损失,得到的教训太多了。
至于被勒令退学的学生,校长们回答:确实有,但都不是因为参与学潮。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旷课,成绩不及格;二是违犯校规校纪和政府法令。
有记者问到学校如何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怎样保证学生有更多的民主?谢希德教授介绍了复旦大学开辟与学生对话渠道的一些有效的作法,这些作法是:设立校长信箱;召开校长办公会议;设立教授论坛;设校长论坛……她告诉记者,这次代表大会结束后,就要向学生讲一次话。
有记者问三位校长,是否希望邓小平继续留在政治局?
三位校长表达了共同的心情,他们说,从感情上讲,我们和学校的许多人,都希望邓小平同志留在领导岗位。因为他为我们国家建立了巨大的功勋,特别是最近9年的功绩。但是,我们也理解尊重他本人多次表示的意愿。他带头退出去,让更年轻的同志接替工作。这是他高瞻远瞩,从国家长治久安,保证党和国家政策连续性等方面考虑的。这有利于新老交替,实现领导层的年轻化。这样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邓小平同志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他仍然是我们党和国家受尊重的领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