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发达地区经济成长新阶段的经济技术模式选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30
第5版(理论)
专栏:

发达地区经济成长新阶段的经济技术模式选择
钟阳胜
发展经济学认为,由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发展,一般有三种战略路线:一是大推动战略路线,二是不平衡增长路线,三是平衡增长路线。就主要方面来看,我国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如几个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基本上走的是第二条战略路线,即不平衡增长路线。
经过“六五”期间的努力,我国较发达地区经济一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的巨变,进入了一个新的成长阶段;另一方面,在发展中又形成了一些“瓶颈”,面临新的战略性矛盾,如生产的基础设施与直接生产要素不协调的矛盾,现有物质技术条件与外部经济和非经济环境的矛盾,贸工农生产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与国际市场容度的矛盾,等等。这就要求它必须把产值目标力、需求层次提高的刺激力和市场的竞争力综合起来,形成以技术进步为主体的新阶段经济成长的推动力。以此为起动点,迅速由外延(粗放)主导的发展过渡到内涵(集约)主导的发展,调整国民经济的产业投资结构,优化产业的技术结构,选择、建立并逐步优化经济——技术进步模式,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综合经济基础上,实现工业现代化、农业工业化、种养科学化、农民知识化和城乡经济商品化。
据此,如果主要从技术方面来看,我国较发达地区经济成长新阶段的经济——技术模式应当是:
开放经济——技术 较发达地区在经济成长新阶段中,完善贸工农生产体系,实质是完善开放经济体系。这就必然要求它完善开放的经济技术体系。这样的体系,从经济——技术模式的角度说,无疑要加强外引内联,利用区内外的科技力量,消化、吸收、创新引进的先进技术设备。这正是较发达地区经济——技术模式的重要特征,也是它充满活力的重要源泉之一。
传统经济——技术 任何先进适用技术,都是历史地积累起来的生产经验的升华,都是有利于宏观和微观经济增长的合理技术。因此,这些地区在经济成长新阶段中要解决面临的新矛盾,必须在批判继承传统技术的基础上,选择和重建合理的传统经济——技术层次。由此,在新的模式中,必须淘汰传统经济——技术的陈旧部分,改造不相适应的部分,利用目前和今后有用的部分,与引进的先进适用技术协调配套。
结构经济——技术 产业技术结构和产业内部的技术结构,是经济——技术模式的重要内容。许多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结构,是在手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轻型结构。轻纺工业发达,一些新兴的轻工行业发展迅速,在整个经济——技术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因此,从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着眼,较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应继续按轻型结构发展,并在现代化技术层次上进一步强化这一结构。
水平经济——技术结构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经济增长的总体水平,实际是各产业经济水平和各个不同层次的经济水平的综合。它要求有相应的技术总体水平作为其物质技术基础,形成合理的由不同水平层次的技术构成的水平经济——技术结构。它的这一特点,要求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模式必须吸取这一重要结构要素,即以传统适用经济——技术和现代适用经济——技术为基础,以先进经济——技术为主导,积极储备中长期发展所需的高技术。
职能经济——技术结构 从总体来说,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象珠江三角洲地区,应和特区类似,建立、发展、完善具有输出功能的开放的职能经济——技术结构,充分发挥以开放为特征、以先进适用技术为主导、兼有高技术和适用传统技术的经济——技术体系的“窗口”作用。这就要求这些地区在经济成长新阶段中建立自主体系时,必须根据本省乃至全国的需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发国内新技术,发展能够进一步向内地拓展的“窗口”技术,形成合理的、具有自主——辐射功能的经济——技术的职能结构。
总之,较发达地区经济——技术进步的合理模式,应该是上述五位一体的综合模式。但是,也必须看到,这里所讲的综合模式,只不过是对经济——技术进步过程和基本状态的理论抽象,只不过是反映经济——技术进步的水平和内部结构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综合体系。按我国发达地区经济成长新阶段的内在规定及其它相关因素的要求,其经济——技术模式可以做多种选择,这里提供的只是其中的一种选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