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4阅读
  • 0回复

党心与民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1-01
第1版(要闻)
专栏:

党心与民心
新华社记者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历史上不平常的8天。
10月25日上午,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震响着一个历史性的声音: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此时,北京到北戴河的公路上,川流不息的汽车凡有收音机的都开放到最大的音量;苏州长城电扇公司的订货会上,客户自发地休会半天去收听十三大报告;河北栾城县一个1300户的村庄,家家都有人坐在电视机前;京沪线的22次列车上,97.8%的旅客收听了报告的实况转播;第二天,加大了印量的各家报纸都被一抢而光……
亿万人,在赵紫阳3万多字的报告里寻找自己等待已久的各种答案。
人们找到了什么?
定心之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九年了,九年的改革实践使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但是,每前进一步,每回瞻一次,人们的眼前总是出现一个个模糊的问号。
九年的实践,多么需要一个系统的理论解释呵!
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八个铿锵的音节,震动中国人的耳膜,人们顿时豁然开朗了——
定心之音!
记者在各地发现,几年来冲在改革第一线的人们,普遍用“定心”这个词来评价十三大报告的意义。浙江温州苍南县的“全国优秀农民企业家”叶文贵,半年前就在等着十三大的召开了。25日上午,每天都要工作十五六个小时、连“全国100个优秀农民企业家”授奖大会也没空参加的他,关起门来在电视上从头至尾地研究赵紫阳的报告。事后,他如释重负,说:“我虽然当了全国优秀农民企业家,心里也还是虚的。这下有了初级阶段理论壮胆撑腰,我好象吃了一颗‘定心丸’。”
在温州,这片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土地上,一批农民企业家这几天碰到一起就交口庆贺道:“有了这个报告,私人企业有位子,继续创业有胆子,发展经济有路子。”
这种朴素的概括,在全国许多地方,许多人的心中相互映证。因为害怕“树大招风”而一度销声匿迹了的武汉市有名的“六大王”(六个个体大户),当听到赵紫阳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继续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对于城乡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都要继续鼓励他们发展”时,高兴得喜形于色,一个个象上足了劲的发条,急速地转动起来了。“花生大王”陈书华第二天便带了6万元资金下乡进货;“种子大王”景梅生挨个儿去找朋友筹集资金;“皮蛋大王”代文祥很快联系生意去了;“干菜大王”刘少卿、“水产大王”陈汉高和“甲鱼大王”陈德文眉飞色舞地对记者说:“党中央知道我们守法个体户是有良心的,社会主义有我们的地位,现在不干,还等到什么时候!”
中国人民解放军“临汾旅”炮团指挥连文书顾汉军说,过去我们总爱把社会主义看成“十五的月亮”,完美无缺。初级阶段理论好就好在使我们对现阶段社会主义的认识,从“天上”回到了“地上”,它是治疗我们思想幼稚病和行动急躁症的一付良药。
塞上吴忠市有个“解放村”,回族村民们传看着刚到的《宁夏日报》,说:十三大让解放村思想更解放了。这里的农村改革已经进入第二步,村党支部一时不知从何抓起。十三大报告为他们开拓了思路,办法也随之而有了。农民们过去盼“分”,现在发展到盼“合”——提供统一服务。既然人同此心,村里就立即决定了好几项统一:统一组织机耕机播,统一育秧,统一管水用水,统一植保……初级阶段嘛,措施就得更灵活,就得因时制宜。
在天津,冶金局的机关干部们把初级阶段理论比作搞好改革、开放的“钥匙”——掌握了这把钥匙,就敢于开启一扇扇思想的大门!
同心之源:实事求是的精神
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统治者都曾以“与
民同乐”自诩。而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刻,在成都街头赫然出现一条红幅上用黄色书写的四个醒目大字:“与党同乐”!
与党同乐,这是普通老百姓满腔炽热之情的迸发,是人民心理和潜意识的深刻巨变。它,吸引了无数过往行人赞许的目光。挂在个体户李永忠彩扩门市部前的这条横幅,是他前一晚从广州匆匆赶回,仔细琢磨了3个小时之久,才于25日凌晨2时写下的。
31岁的李永忠,1979年从部队复员回到四
川电焊机厂当工人,31元的月工资养不活8口之家,1982年他辞职在成都繁华的春熙路上摆起了小摊。起早贪黑地干,生意淡薄没有逼退他,而人们的歧视却使他抬不起头:到外边去取货,个体劳动者协会的章子别人不承认;亲朋故友见面躲着他。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的观念逐步改变,特别是赵紫阳在北京接见个体户代表,走访个体户,使李永忠挺直了腰杆,抬起了头。办事顺当了,亲朋不躲他了,人的尊严有了,家也富了起来。
普通群众正是从自己的生活中感受到了党的实事求是路线的实惠,情不自禁地喊出“与党同乐”四个字,将党心、民心凝铸为一心!
根据新华社记者在各地做的民意调查,人们普遍认为赵紫阳的报告讲得实在,符合国情民情,几万字,没有哄人的空话。
——农工民主党江苏省代主委邓昊明称赞赵紫阳的报告“是一个实事求是、真诚朴素的好报告”。
——在太原市一个偏僻的胡同里,住户张二小对记者说:“哪一次党代会也没有这一次这样令人激动,家家都高兴得象有什么喜事似的”。记者问:“你说这是为甚?”他的老伴郭翠花抢着答:“我思谋着是党中央的话说到大伙儿心坎里了。农民也好,工人也好,不管是干甚的,都尝到了党的实事求是路线带来的甜头”。
——在昆明郊区撒梅人居住的高桥村,田头地角传诵着一句话是:“政策不会变”。村支书李本福说:“三中全会后,党的政策合了农村实际,也合了撒梅人的心。填不饱肚子的日子过去了,我们村去年人均收入达到了493元。不过,人人怀里揣了个小兔,怕政策变,怕再吹‘集合号’。听了赵紫阳的报告,大家放心了,党和我们想到一起,站在一起哩。”
是啊,党同人民在一起,人民怎能不同党忧乐与共呢?李永忠喊出的心声,反映出一种巨大无比的信任感。这,必将转化为更加巨大的创造力和建设热情。
党心民心的汇合,就是创造历史的伟大动力!
信心之本:改革是唯一出路
北京。傍晚。下班的自行车流中,几位年轻同伴在高声交谈:“十三大的中心任务是什么?”“‘加快改革,深化改革’,对不?”“对,对。”记者想与他们交谈,可他们却急着回家看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自行车飞驰而去,留下一串响亮的笑声。
过去,对每次会议,人们都习惯于一层层、一级级的传达、贯彻。而这次,十三大报告的精神,通过新闻媒介的传播,却一竿子“贯彻”到亿万人民的头脑里、心灵中。速度之快,反响之强烈,是前所未有的。
山鸣谷应,上下同声,缘自人们的改革实践与报告中心思想的契合,是党心与民心的交汇。
十三大对改革在先的企业家们来说,是一股非同寻常的劲风。济南市这几年因改革崭露出头角的一些厂长、经理说:“十三大定下深化改革的主调,我们要与党中央同唱一曲。”无线电二厂厂长隋金成租赁亏损的无线电四厂,恰在26日——十三大召开的第二天中标。他感到,既有前段改革的经验,又有十三大为今后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有志改革的企业家正逢大好的黄金时期!
在太原街头的小吃摊上,新星矿用潜水泵厂技术员董旭升向记者谈起了他们工厂:“我们厂是个小厂,为了把厂子搞活,厂长在工资、人事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这一下可就惹出了乱子,一些人到处告他搞资本主义,上级不断派人进厂调查,弄得人心惶惶。厂长心一凉,打起铺盖卷儿要回家种地,还是工人把他硬拉了回来。现在,十三大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详细论述,都说明我们厂长的改革是对的,大家甭提多高兴了。这不!又放开手脚干开了。”
校园里的大学生们则以长远的审视的目光关注着大会。华中师范大学的学生听到报告中说“改革使得人人都有奔头”、“青年人是我们的希望和未来”时,都情不自禁地长时间鼓掌。确实,今天的大学生情绪依然热烈,但更稳定。杭州大学中文系的学生说:去年闹学潮,提出“要民主”的口号,但当时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对“民主”的概念是抽象的、模糊的。现在才具体化了,清楚了。十三大的开法本身就体现了改革、开放、民主。新闻中心接待400多名中外记者,直接回答问题,通过广播、电视同国内外人民见面,这些都使人感受到国家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说明我国政治生活的透明度在增加。我们国家大有希望。
亿万人的心弦,随着十三大报告中改革的主调在拨响、共鸣。有这样的党,有这样的人民,有这样共同的目标,虽然还必须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但是,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愁国家不富、国力不强?
新疆七一棉纺厂22岁的哈萨克族纺织女工哈丽且木说:现在党中央提出我国经济建设战略部署分三步走,最重要的是走好第二步,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年轻人是主力军,应当多承担重任。她引用的一句哈萨克谚语,抒发出亿万中国人的心曲:“看到的山,不会遥远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