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阅读
  • 0回复

重视山区人才培养——访十三大代表董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1-01
第3版(要闻)
专栏:畅谈党的十三大

重视山区人才培养
——访十三大代表董雷
本报记者 李德民
十三大代表董雷是河南省信阳地区行署专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谈到重视山区人才培养的问题。
话题是这样引起的:地处大别山区的信阳,一方面,高中毕业生的大学升学率相当高;另一方面,当地人才短缺。越穷的地方越留不住人才,越留不住人才越穷,这样下去怎么得了呢?
董雷说,从一九七七年到一九八七年,信阳输送一万四千五百名大专生,而分到信阳的才五千名,出进比例约为三比一。分来的大专生,大部分留在城市和党政机关,边远山区,教育、经济部门,生产第一线急需大专生。有些早来的大专生也外流了。老革命根据地新县,全县只有一名农业技术员。
信阳地区一九八六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二百七十二点一元,比起一九七八年的九十九点七一元是高出许多,但这个收入水平低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低的原因是什么?董雷说,除了其它,人才不足也是重要原因,人的素质,特别是干部的素质很重要。他说,今后我们要好好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使各级领导干部真正认识到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多办点实事,尽可能留住本地区的人才。另外,不能光抓高中考大学的升学率,还得下功夫进行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用知识武装信阳人,培养大批“永久”牌的人才。该地区现有回乡高、初中毕业生五十万人,每年还有大批退伍军人,这是重点培养对象,是一支很有希望的队伍。
目前信阳地区已办起函大、电大和影像教育学校,各县有农业中学和工业技术培训班。办这些学校,花钱不多,费时不长,专业对路,方便就学,见效较快。董雷举了一个例子:信阳地区有百万只鹅,原来农民只有把鹅杀了才拔一次鹅毛。自从外地来的老师传授了“活拔毛”技术,光这一项,全地区农民就可增加收入百万元。由此可见,重视山区人才培养,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