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北洋军阀的兴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1-02
第5版(理论)
专栏:

北洋军阀的兴亡
李新
中国军阀是封建性的事物。它只存在于中国封建社会和半封建社会。军阀一般都具有三个特征:首先是它有一支私人的军队。这支军队由一个首领通过家族、亲属、同乡、同学、师生等封建关系的网络统率着。其次是占据一定的地盘。地盘可以有大有小,小的只占据几个县或稍多一些地方;大的可占据一省、数省乃至全中国。第三是在它所占据的地盘上实行个人专制的直接军事统治,既不讲“文治”,更不讲“法治”。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产生过不少的古代军阀。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产生了近代军阀。
中国近代军阀的形成是从北洋军阀开始的。从1895年袁世凯小站练兵至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这十六年,是北洋军阀的孕育阶段。从武昌起义至清帝退位,继而袁世凯出任临时大总统这一时期,可称为北洋军阀形成阶段。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无力应付,袁世凯东山再起,不仅控制了北洋军,并且进而控制了清政府,不久又就任临时大总统,夺取了全国政权。这一时期,北洋军才完全表现出是袁氏的私军。从这个意义上讲,武昌起义给了袁世凯北洋军阀形成的机会。当然,这种历史结果,并非发起和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始料所及,主要是客观形势使然。
北洋军阀的产生是与中国这个老大封建国家殖民化的程度日益加深分不开的。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在这一时期,中国资本主义有了发展,不仅帝国主义对华投资大大增加,而且在它的刺激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也有所发展。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比中国原有的自然经济和小商品经济要优越得多。由于资本主义经济集中,它所产生的政治力量要相对地强一些。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当然也要影响到意识形态。不过在中国,直到“五四”以前,资产阶级的思想力量还是比较薄弱的。殖民化的资本主义,固然是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但对中国是一种新事物,这种新的因素影响到中国社会各个方面,北洋军阀的出现就是其重大影响之一。
北洋军阀的出现还由于封建势力依然存在。分散的个体经济在中国的经济生活中一直占着压倒的优势。此外,封建主义的意识形态在中国有雄厚的根基和强大的生命力。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精神条件。革命前,资产阶级做了一些思想启蒙的工作,但远远不够。所以后来又有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出现。
封建势力依然严重存在,而殖民化程度日益加深,资本主义又有所发展,这就是北洋军阀产生的历史背景。由于有这样的历史背景,北洋军阀就具有很多中国古代军阀所不可能具有的特点,虽然从根本上看还有更多的相同之处。
北洋军阀以及所有的近代军阀与古代军阀的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它们都近代化了,也就是说,它们都程度不同地具有资本主义的色彩。根据它们近代化程度的不同,我们把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近代军阀称为旧军阀,而把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的军阀称为新军阀,因为前者的封建性更强,而后者近代化的程度更高。但是无论旧军阀也好,新军阀也好,都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产物。近代中国的主要统治势力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而帝国主义又是最主要的力量;因此,近代军阀不仅是封建势力的代表,同时又是帝国主义势力的代表。中国近代军阀,无论新旧军阀,除极少数例外,大多有帝国主义的背景或后台,有的甚至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的工具。这与古代是大不相同的。中国古代军阀虽然也有个别向外国称臣纳贡的,但因中国古代的封建文明比较周围各民族都发达得多,这样的事例是极少的。近代的情况就不同了。帝国主义势力比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势力强大得多,中国军阀与帝国主义列强的关系只能是依附的关系而不可能是平等的关系。所以依附于帝国主义也就成为近代大多数军阀最根本的特点之一。这在北洋军阀身上首先表现出来。
现将北洋军阀的特点,择要具体地分述如下:
(一)采用外国兵制。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清廷感到原有军队,无论八旗兵、绿营兵,还是湘、淮军都不足依恃,开始效法外国兵制编练新军。北洋军自其前身新建陆军时代起,就仿效德国的兵制操练。以后袁世凯又聘用大批日本教官,使北洋军西洋、东洋兵制兼备。北洋军不仅编制完全效法帝国主义国家,兵器也大量购自外洋。早在镇压太平天国时,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李鸿章即称羡外国船坚炮利,开始购置外国军火,并陆续举办一些军事工业。袁世凯继承他们的传统,北洋军兵器全部近代化,而且基本上购自外洋。北洋军阀也曾举办一些工厂自造军火,不过因为造出来的兵器质量差,因此主要还是依靠进口。依赖外国的武器装备始终是北洋军阀的特点。后来的西南军阀,乃至国民党新军阀也都如此。由于采用帝国主义国家的装备和军制,北洋军就不能不学习西方的军事思想。随着西方国家军事思想的输入,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当然也会对北洋军人产生一些影响。但这不是主要的,北洋统治者对此是极力抵制的。北洋军阀治军的主要思想还是封建观念,即以忠、孝、节、义为中心的三纲五常、四维八德那一套。
(二)北洋军阀的财政来源已不完全依靠封建经济。在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以前,封建军阀的军队饷源主要依靠田赋等税收,湘、淮军也基本如此。北洋军则大大不同了。其饷源大宗,往往来自关税、盐税和官办企业的收入(铁路、轮船局等)。袁世凯死后,北京政府交通部与地方军阀争吵不休,多由地方军阀截留铁路收入充作军饷引起。北洋军阀另一重要的财源是借债——发行国内公债尤其是向帝国主义借外债。北洋军阀不仅在军事上依靠帝国主义,而且在财政上也依靠帝国主义,这就为帝国主义在政治上干预和侵略中国提供了方便。北洋军阀大都卖国。它们为了吞并他人,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就要无休止地扩军。而养兵是需要钱的,养的兵越多,需要的钱也就越多。军阀自己解决不了,怎么办呢?借债。内债不行就借外债。而借外债就要拿出中国的主权作交换条件。所以北洋军阀,特别是控制中央政权的大军阀,都是卖国者。卖国者必然要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这就是北洋军阀最终覆灭的根本原因。
(三)北洋军的兵源主要依靠招收破产农民或其它劳苦群众,也有些无业游民。北洋军阀实行募兵制。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这种办法也被称为志愿兵制。而当时中国是谈不上什么志愿兵的,破产的小生产者没有活路,投军大多是为了找地方吃饭,即所谓“吃粮当兵”。在中国历史上有各种兵制:有府兵制,也有募兵制。在清代,除了八旗兵外,绿营兵与湘、淮军也都是募来的。与绿营兵和湘、淮军比较,袁世凯编练的北洋军要略胜一筹。袁氏募兵一向比较严格,身材高大、体格健壮者才能入选。而且,北洋军的待遇也比较高些。所以北洋军开始战斗力较强。后来的皖系、直系招兵就差多了,有时还把匪伙收编入伍。奉系更是大量招收兵痞、流氓,收编土匪,因为奉系军阀头子张作霖就是“胡子”出身。二十年代以后,一会儿土匪招安为军,一会儿军队散而为匪,于是军匪难分,成为普遍的事。这些现象,虽然古已有之,但民国时期又有新的特色。
(四)北洋军阀不仅不能长久统一中国,而且不断分裂,乃至发展为各成一派,各据一方,连年混战。从根本上讲,当时分散的小农经济,加上帝国主义的分裂政策,决定了北洋军阀不可能造成真正统一的国家。袁世凯一度形式上统一中国,但这只是表面现象。二次革命失败以前,国民党在南方还有很大力量,而在北方,割据势力一直隐然存在。皖系军阀统治时期,割据的局面更加严重。南方有西南军阀的纷起,北方有直系皖系军阀的分裂和斗争。1920年直系和皖系公开摊牌,爆发了大规模战争。此后,军阀混战连年不已。
造成军阀之间不断分裂和连年混战的原因何在?值得深入研究。除了分散的小农经济和帝国主义的分割政策这两点根本原因之外,北洋军未能形成一个坚固的军事团体因而不能形成一支坚强统一的军队,也是产生割据的重要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统一的条件下,其军队思想的基础是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它可以在此基础上保持军队的统一。虽然这种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都是狭隘的,只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曾经给人类带来很大的祸害。而封建统治者教育军队则是提倡忠君爱国,比资产阶级要落后得多。事实上,封建统治者提倡的忠君与热爱民族国家是矛盾的。皇帝即国家。爱国就是爱皇帝一姓。这算什么爱国?但封建王朝的皇帝毕竟还可以作为偶像。清朝灭亡以后,连这个偶像也没有了。袁世凯上台后实行“兵为将有”,使自己成为“本军之君”。他大力提倡忠于北洋团体,实际上是忠于他一个人。因此袁的统治崩溃后,北洋集团分裂的局面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皖系以段祺瑞为首,皖系军人只忠于段;直系以冯国璋为首,直系军人只膺服冯。奉系则效忠张作霖,晋系则效忠阎锡山……。北洋集团失去了中心。从此以后,北洋军阀部队中倒戈反向的事件也就层出不穷。这种倒戈现象在清代和袁世凯统治前期都很少。到了民国时期,北洋军阀仍用封建伦理观念来教育军人,它已不能形成为坚固的军事团体,更不能保持军队的统一了。
后来国民党新军阀有所不同,蒋介石的黄埔系形成了一个比较坚固的军事团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国民党军队的统一。黄埔军事团体的形成是与国民党统治时期特殊的政治经济条件分不开的。这是以后的事,容后再说。
北洋军阀如此落后于时代,而又对外卖国,对内残民,横征暴敛,并不断地制造内战,以致各阶层人民生活和生命都没有保障,怨声载道。因此,1924年以后国民革命的兴起,北洋军阀的覆灭是完全合乎历史发展规律的。
(本文是作者为《中华民国史》第二编所作代序的摘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