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快速追踪改革生活——陈冲改革题材小说漫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1-03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快速追踪改革生活
——陈冲改革题材小说漫评
白海珍
近两年的小说评论,似乎更多地关注了小说潮中的各种主义和各种热。然而,河北作家陈冲既不为小说潮中的各种主义所困扰,也没有趋时小说潮中的各种“热”,而是热情地拥抱着改革大潮,执著于改革题材的创作。几年来,他写了十几篇改革题材小说,创造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陈冲是一位“快速追踪生活”的作家,又努力追求“写出新意来”。因此,他的改革题材小说,既不踩着别人的脚印走,也不重复自己走过的脚印,总是一篇比一篇有新意,一篇比一篇深化,可以说,是与改革同步的文学。《厂长今年二十六》是陈冲写改革的第一篇,他以对改革事业的关注和热忱,借一个服装厂的巨大变革,热情呼唤改革和改革者。《小厂来了个大学生》伴随着改革的深化脱颖而出,它从整体构思上突破了描述改革过程的框架,将笔触对准了人的心理世界,着力刻画了路明艳厂长的典型心理,从而揭示出宗法式的家长制给改革带来的深层阻力,较早地提出了清除封建主义残余的问题;《会计今年四十七》脱掉“改革者和反对改革者斗争”的模式,把改革中的矛盾展示为改革者之间和改革者自身的冲突,在描写他们卷入了改革潮流的同时,也揭示出了他们身上的历史的精神负担,并发出了“改革者也要改革自己”的呼唤;《超群出众之辈》摒弃了“英雄史观”的思维模式,围绕着一桩农民进城承包工厂案,深刻地透视出城市到处弥漫的小生产意识,从人们的群体文化心理上反映了城市改革的繁难和艰巨,给改革题材小说创作带来了新意。总之,陈冲改革题材小说,热情拥抱改革,快速追踪改革,迅捷地记录下了改革大潮冲击下的人生心态和社会心理,及时地提出了“今天社会围绕着转动的那些问题”,是“时代的生活和情绪的历史”,表现出了作家对改革生活的热情和对生活的锐敏力。
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不仅需要克服各种深重的阻力和障碍,而且需要经受历史蜕变时期的艰难和痛苦,甚至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和牺牲,因而改革中的悲剧不可避免。陈冲改革题材小说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着力反映改革事业的艰难,具有历史变革时期的悲剧感。《小厂来了个大学生》在路明艳典型心理的描写中,透露出作者的悲剧意识。小说的女主人公路明艳,是一家“先进”厂的女厂长,她精明强干,求贤若渴,要来整个局属工厂都不要的大学生杜萌。然而,当杜萌的改革触动了路明艳,她就露出了封建家长制的面容,把自己视如“宝贝”的大学生踢出厂去,将他的改革扼杀在摇篮之中,这无疑是对改革和改革者的一个反动。因此,当作者发出“工厂需要专业知识管理人才”的时候何时到来的呼唤,就赋予了作品一种悲剧意味,具有了一种悲剧美感力。《会计今年四十七》反映的悲剧,“是改革者的悲剧”。第二机床厂的厂长和书记,在改革中非但不能通力合作,反而“两个改革者不能拴在一个槽子上”,从而导致了改革者分道扬镳的悲剧结局。而王茂林的悲剧,则完全是由改革者自身造成的。这位47岁的老会计,虽然主动自愿地卷进了改革潮流,但他所醉心推行的三级核算制,因袭的是苏联50年代那套东西。因此,陈旧知识使他不能适应改革的需要,传统观念使他跟不上改革大潮,保守思想使他的一套做法与改革南辕北辙,结果终于落伍,去阻碍甚至反对自己真心拥护的改革。这一悲剧形象的典型意义在于:一部分改革者虽然自愿地卷进了改革大潮,但尚未自觉地意识到改革时代对他们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改革者亟须改革自己,不能不经过一场严峻的精神洗礼。《超群出众之辈》写了改革者走投无路的艰难处境,悲剧情绪贯穿作品始终。农民企业家应光宗,雄心勃勃地进城承包了塑料七厂,得到了二轻局经理刘光庭的批准和支持。但是,在城市到处弥漫的小生产意识的包围中,他所承包的塑料七厂,不但遭到“梁山好汉”的“杀富济贫”的打击,而且受到了区检察院的法律干预,在纷纭复杂的经济官司中,走投无路大败而归。二轻局经理刘光庭,是一个握有权力的改革者,用“快刀斩乱麻”的手段推行改革,但他却无法反拨到处弥漫着的小生产意识,也无力改变整个社会机制,因而同样地栽在应光宗承包工厂上,最后处于尴尬境地而被调回省城,导演了一幕改革者的悲剧。应光宗的悲剧、刘光庭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是改革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可以说,这是一部完整意义的悲剧。而这样的悲剧,不但令人警醒,促人深思,也助人反省,是“改革的助力和动力”。
陈冲改革题材小说还有一个特点,是注重人物心理刻画,尤其注重人物的典型心理刻画,因而具有社会心理小说的审美特征。陈冲继《厂长今年二十六》之后,摆脱了描写改革过程的框架,继而挣脱掉惯见而又板滞的思维模式,写改革之于人生心态和典型心理,出现了《小厂来了个大学生》、《会计今年四十七》、《铁马冰河入梦来》、《粉红色的车间》、《超群出众之辈》等小说。他的这些小说,大都没有复杂的情节,也不注重人物外部特征的描写,而是着力于探寻人的心灵深处的奥秘,揭示人的典型心理。从而触及到了改革生活的深层,带有更普遍的社会性,具有社会心理小说的审美特征。中篇小说《铁马冰河入梦来》,用多种视角观照改革大潮冲击下的人生心态,塑造了二三十个不同心理特征的人物;但我以为写得最为成功的人物,是机电局长郭振山。作品着力于灵魂的剖析和心理的刻画,写出了这个人物的复杂性和心理特征。这是一个改革事业中的反派人物,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官僚加政客的典型。同时,又是改革事业中一切投机家的真实写照。他身居高位,并非才华出众;他业务平庸,但做官有术;他反对改革,并不直接出面;他表面镇静,而内心虚弱;他为了升官和保官,处心积虑又忧心忡忡;他用尔虞我诈的手段把别人挤下去,又担心别人对自己如法炮制。他有一副病态的“憔悴”,内心充满了“危机感”。因为他“总觉得在某一个没有预见的角落里,潜伏着一个凶恶的魔鬼,随时都有可能一跃而出,吞噬掉他好不容易才弄到手的一切”。作者着力写了郭振山的心理危机,入木三分地揭示出这个人物那悲苦而又骚动不安的复杂心灵,又层层剥出这个人物那颗虚弱而又充满危机感的卑污灵魂,从而透视出改革大潮冲击下的一部分人的人生心态和社会心理——这些,正是郭振山典型心理刻画的成功之处,又是这种社会心理小说的美学价值所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