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列宁,在青艺舞台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1-04
第7版(国际)
专栏:

列宁,在青艺舞台上
本报记者 张健
晚秋的北京,寒气袭人,但北京政协礼堂内却是温暖如春。舞台上,列宁正在阅读群众来信。一位青年画家在信中告诉列宁:他将画一幅题为《红茵蓝马》的画送给列宁。《红茵蓝马》描绘的是在红色的草地上奔驰着一匹蓝色的骏马。在这块象征共产主义广阔前景的土地上,将充满自由、欢乐、平等、和平和友好。列宁读后,深为这种革命浪漫主义精神所激动,大声说道:“我定要看到这蓝马,这红色草地上的蓝马!”
这是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演出的苏联名剧《红茵蓝马》中的一个场面。
献给列宁的话剧《红茵蓝马》,是以列宁在1920年10月俄国共青团第三次代表大会前一天的生活为背景,通过列宁和与会的青年代表们的会面与争论,表现了列宁对青年一代的关心,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的列宁形象。列宁在同青年们的接触中发现,青年思想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症结在于缺少文化,因此,在戏的结尾,他号召青年:“学习、学习、再学习!”剧中展现的一幅幅奇妙的生活画面,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今天的理解和对明天的展望。
剧作家依据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所说“列宁的思想就是列宁的形象”而进行创作。剧中列宁的饰演者不过分装饰,以朴实的面貌出现在观众面前,显得更加真实、生动而又别有情趣。
作为中苏1987年文化合作项目之一,青艺演出此剧,由苏联莫斯科列宁共青团剧院总导演马尔科·扎哈罗夫和导演尤利·马哈也夫于1987年9月来中国协助执导排练。扎哈罗夫是苏联当代享有盛名的导演,擅于艺术创新和题材开拓。他认为:不存在永远不变的戏剧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艺术也要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在此剧的排演中,他同样着意于手法的创新。编剧米哈依尔·沙特罗夫是苏联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素以描写列宁的题材著称,现已有近十部力作问世。他的名作《以革命的名义》深为我国观众所喜爱,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那些难忘的岁月,曾给予我国广大观众以巨大鼓舞。
在谈及此次同青艺的合作时,总导演扎哈罗夫兴奋地说:合作时间虽是短暂的,但中国演员很有才干,合作非常顺利,他为此非常高兴。导演马哈也夫告诉记者:“合作十分令人愉快。我希望此剧的上演能增进苏中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交流。演出时,如果我能从观众席上听到哪怕是一点点共鸣,也会感到非常幸福。”
《红茵蓝马》是伟大十月革命7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在北京公演的,在此剧上演前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和中央实验话剧院也分别演出了《军用列车》和《命运的拨弄》两部苏联话剧。这些演出,将使我国观众对苏联戏剧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