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大局方兴,忍言归去”!——回忆彭泽民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1-05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大局方兴,忍言归去”!
——回忆彭泽民同志
季方
彭泽民同志生于1877年11月7日(清光绪三年丁丑十月初三),今年是他诞生110周年。泽民同志一生胸怀祖国,不慕荣利,一身正气,满腔热情。他虽然离开我们已经31年了,但音容宛在,我们非常怀念他。彭泽民同志自1906年在马来亚加入同盟会起,就一直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追随者。1925年9月,泽民同志当选为华侨代表,回广州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以国民党左派的坚定立场和鲜明的政治态度参加社会活动,广泛地接触了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人宋庆龄、何香凝、邓演达、谭平山、林伯渠、吴玉章等,思想相通,情谊日挚,而与国民党右派则“感情日疏,语多冲突”。此时,我得以同他结识,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长期斗争中,甘苦共尝,风雨同舟,结成了患难之交。
1926年1月,国民党“二大”在广州召开,会议压倒了国民党右派的气焰,维护了孙中山先生的政策,泽民同志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并被任命为海外部长,从此他结束了侨居生活,同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人一起,为贯彻执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和国共合作的政治路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在整顿和指导海外党务、维护华侨权益,以及推动华侨支援国内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北伐军攻克武昌后,武汉成为革命中心,泽民同志随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第二批北迁人员,离广州前往武汉,途经南昌时,蒋介石亲自出面欢迎,把他和何香凝接到行辕,殷勤款待。对这种“特殊”待遇,泽民同志保持着警惕。当他从何香凝那里得悉蒋介石无理主张迁都南昌之后,立即密访邓演达,邓将蒋介石阴谋攫取党政军大权的详情一一相告。泽民同志恍然大悟,由衷感激邓演达的帮助。数日后,泽民同志得知蒋介石要到武汉,即决定乘机离开南昌,要求与蒋同行。蒋介石不让他自由行动,要他和何香凝与他同坐一车,抵达武昌后,即把他们送到行辕。翌日,泽民同志乘出席武汉民众欢迎大会之机,迅速秘密转移,脱离了虎口,在汉口一家小旅店住下。3月,泽民同志出席了在武汉召开的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他同宋庆龄、邓演达、毛泽东、吴玉章、董必武等一起,挫败了蒋介石在南昌建立中央的企图,取得了反击国民党新右派的重大胜利。蒋介石“四一二”叛变革命后,东南各省一片白色恐怖,武汉形势亦非常险恶,泽民同志毫不动摇地站在革命派一边,于4月22日同宋庆龄、毛泽东、邓演达、林伯渠、董必武、吴玉章等联名通电讨蒋。5月间,邓演达鉴于形势日益恶化,国共分裂迫于眉睫,分别与宋庆龄、谭平山、彭泽民等交换意见,相约集合同志,为继承孙中山的遗教而奋斗到底。邓并具体提出以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人为基础,改组国民党、容纳共产党的纲领,组织革命行动委员会,继续领导国民革命。泽民同志赞成邓演达的主张,并为之积极行动。邓演达秘密出走后,他即向汪精卫力陈利害,劝汪坚持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三民主义,改变立场,放弃分共。汪竟暴跳如雷,大骂泽民同志“叛党投共”。泽民同志毫不犹豫地对汪精卫说:“我与你20多年同志,向来言无不合,先生今日之见,我绝不赞成,倘若先生坚持如此,我认为切切不可。我是一个海外华侨,政治经验当然不及先生,但我自知力薄识浅,不能有为,不能协助,只有将一切职务告辞,再返南洋,不复留此。”他自此与汪精卫彻底决裂。7月14日晚,汪精卫秘密召开会议,宣布分共。泽民同志当即严词抗议,他说:“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孙总理遗留给我们的,总理新亡,你们便变更他的政策,我不同意!”会议结束后,泽民同志深知此后共产党人的处境,他未径直回家,连夜找到吴玉章和林伯渠,把会议情况告诉了他们。泽民同志不愧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在那革命与反革命斗争日剧的岁月里,他经受了最严峻的考验。
大革命失败后,泽民同志于7月底到达南昌,参加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被选为革命委员会委员,并同宋庆龄、邓演达、毛泽东、吴玉章等22人联名发表《宣言》,义正词严地揭露并斥责蒋介石、汪精卫的叛变行为,声明继续为反帝反封建而奋斗。泽民同志的正义行动,遭到南京国民党当局的惧恨,以“附逆有据”开除了他和邓演达的国民党党籍。南昌起义失败后,泽民同志流亡到香港,历时20余年,改名何国勉和梅五叔,悬壶行医,自食其力,但仍心存革命,常周济难友,义医贫民,力所能及,无不尽瘁。
1930年5月初,邓演达由欧洲回国,经香港与泽民同志会晤,畅谈通宵。他对邓演达说:“孙先生逝世后,蒋汪相继背叛革命,上层分子中趋炎附势者,大有人在,个人孤掌难鸣,虽满腔热血,亦无可洒之地,常为之怅然若失。”他决心同邓演达一道创建新的革命组织,为实现民主革命的任务而奋斗。8月9日,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农工民主党的前身)由邓演达主持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泽民同志在香港未能出席,会议选举他为中央干部会干事,负责中央侨务部门的工作并主持南方党务。1931年8月邓演达在上海被捕,泽民同志闻讯后,化名何国勉由郑光先生资助奔赴上海,找黄琪翔同志和我共议请宋庆龄出面营救。蒋介石曾悬重赏缉捕邓演达,足见除邓之心早决,营救原属无望。泽民同志作为一个与反动派势不两立的政治流亡者,此时此刻却不顾个人安危,冒险为救邓而奔走,此番义举,感人至深。11月底,泽民同志得悉邓演达被害,悲痛不已,提笔愤赋《哭邓择生先生》诗一首:“不为君吊为君歌,革命牺牲算什么?一死能留天下法,愧他冠带自峨峨。”抒发了他的爱和恨,洋溢着他对独裁者的蔑视和对革命的乐观主义气概。
抗日战争爆发,泽民同志满怀救国热情,于1937年底从香港到达武汉,积极联络冯玉祥、李烈钧、李公朴、王造时等谋求实现民主改革,发展抗日力量,卒遭蒋介石和汪精卫的排斥。他愤然返回香港,致力于华侨的抗日救亡运动,并时刻关注着抗日的全局。1941年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他对此义愤填膺,于1月20日同宋庆龄、柳亚子、何香凝联名发表了给蒋介石和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的公开信,谴责国民党顽固派发动反共内战,严正要求“撤消剿共部署,解决联共方案,发展各种抗日力量,保障各种抗日党派。”12月日寇在香港登陆,泽民同志一家颠沛流离,本人亦两度被捕,在狱中备受折磨。但他凛然不屈,显示了一个爱国者的刚烈和中华民族的气节。
抗日战争胜利后,泽民同志致力于爱国民主运动,为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而坚持不懈,是南方著名的民主战士之一。1948年,他作为农工民主党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代表农工党响应中共的“五一”号召,拥护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12月15日,泽民同志应中国共产党的邀请,从香港乘船北上,参与筹备新政协会议。在去东北解放区哈尔滨的途中,他回顾往昔,展望未来,心情十分激动,因赋七律一首:“廿年空有还乡梦,今日公车入国门。几经羁縻终难脱,布衣今日也称尊。”他庆幸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流亡生活,憧憬新中国灿烂光明的前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泽民同志年逾古稀,终于迎来了人生的春天,他更加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他决心带领农工民主党的同志,“立下宏愿,永远跟着共产党。”当时他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农工民主党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还兼任许多重要领导职务。他沐着夕阳,精神焕发,自重自强,克勤克俭,为国家大事,以及世界和平而不辞辛劳。他常勉励后辈“要活到老,学到老,为人民服务到老”。泽民同志的高尚品德和蜡烛精神,实堪为一代知识分子的楷模。
1956年10月15日,泽民同志由于劳累过度,心脏病发作住进北京医院。他作为一位名医,自知病情严重,叫夫人翁会巧将他扶起,提笔给毛主席写信。信中首先强调毛主席对他“怀爱之深,感为自疚。”“窃念庸朽无能,叩承挚谊,残嬴日甚,伏枥悲鸣,辜负提挈,报称无期。”接着写道:“然而心有所系尚欲为主席言者,吾党自邓演达同志遇害,同志者多遭蒋介石迫害,辗转流离……”写到这里,已不能终笔,他的意思是要告诉毛主席,邓演达创建的农工民主党,来之不易,愿在他去世之后,不要迷失方向,请毛主席多加关照和指导。信未写完,没有发出,而今留下的半页遗稿,墨迹工整,催人警惕,是教育我们全党同志的一件最生动最珍贵的文物。临终前,泽民同志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坚定不移,对他毕生热爱的祖国未来充满信心,在病床上,他颤抖着写下遗诗一首:“大局方兴,忍言归去,生机活泼,何用悲为?”1956年10月18日上午9时50分,他心脏停止了跳动,安详地去了!
历史在滚滚前进,祖国在振翅腾飞,一代风流已成往事,留下风范永在人间。我们缅怀泽民同志,就要学习他不断追求真理,不断追求进步的进取精神,学习他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克尽自己的天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