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改革开放的大会 民主团结的大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1-06
第5版(理论)
专栏:

改革开放的大会 民主团结的大会
廖盖隆
刚刚胜利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会。赵紫阳同志的报告对于我国当前所处的历史阶段,对于从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这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出了正确的理论阐述,并且概括了30多年来的历史经验,对于党和国家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了更加完善的表述。
十三大的主要精神是什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我的体会,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把我国建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我们这个时代人心所归、党心所向的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十三大将作为改革、开放、民主、团结的大会而载入史册。
道理是非常清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就是社会生产力很不发达,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程度很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很不完善。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以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为中心,必须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就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实行改革、开放、民主。
改革,包括经济、政治、精神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全面的改革,正如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是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全面建设一样。但是有基础意义、有决定意义的是经济体制改革。我这里讲的改革,主要是指经济体制改革。因为我们国家的富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上的提高,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我国人民对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的更大贡献,都取决于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现代化的实现。所以,我们的社会主义的全面改革和全面建设,都必须以经济建设、生产力的发展为中心。而经济体制改革,是直接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和基本的目标模式,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即发展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说得更详细一点,就是要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高度集权的产品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70年来世界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3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充分证明,在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马克思所设想的直接的等量劳动交换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不同质的劳动不可能以时间为尺度来衡量,而社会对数以几十万计的不同种的劳动的需求,又是人们所不可能直接把握和完全了解的。所以,在存在社会分工和社会劳动产品交换的社会主义社会,无论是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或者是社会劳动在各个生产领域以及流通领域的分配,都必须借助于市场,通过价值的曲折途径来实现。这就是说,促使生产力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必然是商品经济。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不同于和大大优越于简单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地方,就在于它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包括生产管理者)是社会和企业的主人,在社会成员之间基本上不存在对抗性矛盾,社会和各个企业都有可能自觉地运用价值规律,从而使整个社会生产有计划地协调地迅速稳定地向前发展。
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是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为了建立起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我们必须在确认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前提下,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经营机制,还必须建立国家对企业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包括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在内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完善价格体系和价格形成制度。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地位的条件下,发展包括各种形式的公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中外合资合营经济和外资独资经济在内的多种经济成份。我们要做许多事情,来使各种经济成份在国家的领导和管理之下,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所有这些工作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好,而是必须经过长期努力才能做好的。
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促进国民经济迅速稳定发展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十三大提出的任务,就是要继续沿着我们正在走的正确道路前进,加快和深化改革,并在加快和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克服各种困难,解决各种问题。
十三大的另一个主要精神,是进一步开放,首先是对外开放。在改革管理过于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同时,实行对外开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这是邓小平同志总结了历史经验,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提出的。在现今世界上,任何国家,包括发达国家要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要发展,都必须对外开放,实行对外经济交流和合作。世界科技的迅猛发展,更使我们必须把对外开放作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措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已经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并且已经在实践中取得了重大成就。我们已经建立了由4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即将建省的海南岛、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所组成的沿海开放地带。据国家统计局材料,从1979年到1987年6月,我国已签订利用外资(包括借款和外商投资)协议8796项,实际已利用319亿多美元。党的十三大前夕,当我国宣布将把海南岛建为一个省和一个最大的经济特区,并且将实行比特区更开放的政策(包括允许外资包片开发在内)以后,许多外国投资者纷纷前来洽谈在海南岛投资的业务。十三大已经确定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十三大以后,辽东半岛、胶东半岛的开放,即将提上日程。特别重要的是,开放最早并且取得了显著成就的广东省,也将在对外开放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
对外开放不仅包括发展经济方面的国际交流和合作,而且包括发展政治方面,即在和平和发展两大问题上,同世界各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合作,还包括发展在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我们将打开大门,吸收世界各国的进步因素,即那些科学的和民主的因素,而拒绝那些腐败、落后的因素,以便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的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把我们的社会制度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
我们的开放政策,还包括对内开放,即在经济上、政治上、思想文化上把我们的社会建设成为开放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全体人民都应当是能了解一切、能对一切作出判断的。他们都应当成为自觉地掌握自己的命运的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当然,我们不能立刻完全做到这一点,但是我们必须逐步地,并在最后完全地做到这一点。世界的新科技革命正在使我们向信息社会前进,越来越广大的人民群众参与政治决策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党的十三大体现了团结民主的精神,这就是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我们所讲的民主,同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即形式上是人人都可以享受,但实际上只有资产阶级少数人才能真正享受的民主根本不同。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我们将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我们的民主,就是要保证全体人民能通过各种有效形式来管理国家,民主选举和监督国家的各级干部,使他们不致从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并且享受充分的公民权利和自由。但是我们过去学习外国模式,从建国初期开始确立,并且大体上一直延续到现在的政治体制,却存在着权力过于集中、官僚主义、家长制、领导职务终身制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等严重弊端。这种政治体制,妨碍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发展,妨碍人民当家作主这个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的实现,因而妨碍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妨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早在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就提出要真正实行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民主和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8月又提出,要改革权力过于集中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这个关键问题。9年来我们也进行了一些政治体制的改革,但是这个改革还没有全面系统地展开。党的十三大的重大历史功绩之一,就在于它作出了全面系统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决定。十三大报告指出,我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和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近期目标是改革领导体制,理顺党组织同国家机构和各种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克服官僚主义,进行一系列工作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模式,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即建立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这既是我们在政治生活领域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目的,又是我们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发展的最强大的手段。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全体人民的事业,它只有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主人翁责任感和主动创造精神,才能顺利、迅速地发展和实现。
赵紫阳同志11月2日在回答外国记者关于中国今后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的时候说:“是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改革的主题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主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两者互为条件,都需要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由此可见,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或者说,改革和民主,两者是互为条件,缺一不可的。而民主,又是必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贯彻实行的,同时它本身也就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推动力。所以,邓小平同志说:各项改革的是否成功,最后还是取决于政治体制改革。
党的十三大不仅作出了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决定,而且十三大本身就是改革、开放、民主的大会。十三大是向全体人民、全世界公开的。十三大的选举是民主的。十三大作出的一系列决定,就是改革和民主的伟大开端。特别是十三大和十三届一中全会所实现的使中央领导机构比较年轻化,大批老一辈革命家同比较年轻的同志,进一步实行新老交替。这个事实本身,更是实现党的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步骤。因为党的领导机构的比较年轻化,有利于使党的领导核心充满活力,有利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向前推进,有利于保持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这是党的历史上实行民主的交接班的创举。同时这也不妨碍富有经验的老一辈革命家,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继续发挥巨大的指导和监督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开始、十三大所进一步发展的,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是一个前人没有做过的创新的事业。我们理论工作者要同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在一起,把十三大所决定的改革、开放、民主的事业自觉地担当起来,并且努力做出自己的积极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