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第二次全国明末农民战争史讨论会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1-06
第5版(理论)
专栏:学术动态

第二次全国明末农民战争史讨论会综述
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发起主办的第二次全国明末农民战争史学术讨论会前不久在绵阳、梓潼举行。这次会议是为了纪念张献忠抗清牺牲340周年而筹办的。与会学者对明末农民战争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应该怎样评论明末农民大起义在历史上的作用?讨论中有的学者指出,农民战争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历史事实是不容否认的。但是,也应指出,把农民战争对封建统治阶级打击的程度作为评价其作用的主要标准,认为打击越大,作用就越大,这种定量分析也是不够全面的。有的学者提出,判断农民战争作用的标准应该看它对于中国社会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例如李自成所实行的除暴政策、土地政策、赋税政策、没收政策、征饷于仕宦政策、农业政策、工商业政策、组织军队生产等,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西军在云南组织农民发展生产,成效也十分显著。而疾风暴雨似的农民战争又迫使建立新王朝的统治者不得不严重注意吸取前朝灭亡的历史经验教训,这正反映了明末农民战争的作用。
有的学者还认为,我们在充分估价明末农民大起义推动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的作用的同时,也应注意不要夸大到离开其特定历史时代的程度。更应看到,一次规模巨大的农民大起义以后,虽然社会生产力有所发展,但并未有明显突破,这种作用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明末农民战争的军事思想引起了到会学者的极大重视。有的学者认为,我国农民战争军事思想是军事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军事思想的一个宝库,有待于学者们去认真发掘、研究。在明末农民战争中,无论是张献忠领导的大西军,或者是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在反对明朝封建统治阶级和抗清战争中,都创造了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巧取坚城,出奇制胜等优秀战例。张献忠、李自成在战略战术的运用上很有特色,不愧是我国农民革命战争史上卓越的农民军事家。
对明末农民大起义失败的原因,一种意见认为,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仍然要从政治上去考察。李自成、张献忠在政治上缺乏战略眼光,缺乏政治家的气度,常常以一种朴素的农民阶级的感情意识代替政策,以致造成了一系列无可挽回的失误。再看看清朝统治者,从千方百计争取洪承畴,大胆任用吴三桂等原明朝将领,重视对崇祯帝的葬祭和一再告诫清政府官员吸取明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等措施可以看出,这是很有战略眼光和政治家气度的。清朝统治者能战胜大西军和大顺军的顽强抵抗,彻底消灭南明王朝,重新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统一国家,决非偶然。
另一种意见,认为流寇主义才是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李自成长期流动作战,打到哪里吃到哪里,不注意建立政权,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发展生产,储备粮食,以致进入北京之后,战事重起,既缺粮食供应,又没有可靠的根据地作依托以抗击清军,导致了最后的失败。
这次会议,学者们在研究明末农民战争史的方法论上也有新的突破。有的学者运用对比法研究李自成与朱元璋的异同;有的学者从心理学的角度、民俗学的角度研究张献忠,写出了一批论文。
到会的专家、学者认为,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明末农民战争史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但无论研究的深度或广度都还不够。如研究者多是研究明末农民战争本身,而把这次农民大起义放到我国和世界十六至十七世纪那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去进行纵的和横的联系研究考察和作对比性的、多方位、多层次的探讨还很不够。又如从军事史的角度研究明末农民战争更只是开步。因此,加强农民战争史理论方面的研究更十分必要。
(王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