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向苏联人民致节日的敬礼——庆祝伟大十月革命七十周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1-06
第6版(国际)
专栏:

向苏联人民致节日的敬礼
——庆祝伟大十月革命七十周年
戈宝权
自从1917年11月7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一声炮响,宣布了人类历史新纪元开始以来,已是整整70周年。当此苏联人民欢庆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70周年之际,谨向苏联人民表示热烈的节日的祝贺!
十月革命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事件。它影响了全世界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同时也影响了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我国在1919年爆发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就是在十月革命的直接影响下发生的。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当年我国的先进分子,都对十月革命表示过热烈的欢迎。如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就说过:“因为有了俄国革命,世界人类便生出了一个大希望。”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一文中写道:“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20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伟大文学家鲁迅曾说:他从十月革命中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著名诗人和作家郭沫若也说过:“应该感谢十月革命。它唤起了当年的青年,我也是其中的一个,对于新社会产生了作进一步了解的要求。”
从那时起,俄国的古典文学作品和十月革命后的苏联革命文学作品相继被译成中文。广大读者对被称为“新俄”的社会主义的苏联,也发生了很大的兴趣。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瞿秋白是我国最早访问苏联的人,1920年秋他作为北京《晨报》的特约记者前往莫斯科。他当年写成的多篇通讯文字,后来编辑成为《新俄国游记》和《赤都心史》两书出版。1931年初世界语者胡愈之在莫斯科作了一个星期的访问,返国后写成《莫斯科印象记》。《大公报》记者曹谷冰也于同年去苏联访问,写成《苏联视察记》。1933年我国名记者戈公振到苏联访问,他写的有关苏联的通讯在1935年被编辑成《从东北到庶联》一书。《生活周刊》主编邹韬奋也在1934年访问了苏联,后来写成了《萍踪寄语》第二集。这些书近年来被反复重版,直到今天还为人们所传诵。记得鲁迅在1932年2月写的《祝中俄文学之交》一文中曾说:“我们的读者大众,在朦胧中,早知道这伟大肥沃的‘黑土’里(指苏联——本文笔者注),要生长出什么东西来,而这‘黑土’却也确实生长了东西,给我们亲见了忍受,呻吟,挣扎,反抗,战斗,变革,战斗,建设,战斗,成功”。这几句话,正好反映出了当时中国人民和广大读者的心声。
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作为一个俄国古典文学和苏联现当代文学的研究者与翻译者,我早在50多年前就同苏联人民结下了因缘。在52年前的1935年,我作为天津《大公报》的记者和上海《新生周刊》与《世界知识》的特约通讯员到了莫斯科;38年前的1949年,我作为新华社的记者前往莫斯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由周总理任命为我国驻苏联大使馆的临时代办和参赞常驻莫斯科,前后共5年之久。50年代后期,作为友协和作家代表团的成员,我曾多次到苏联访问。时隔1/4世纪以后,1983年我应邀出席了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苏联文学翻译家会议;今年年初又应苏联作家协会的邀请,到苏联进行两个月的访问。苏联共有15个加盟共和国,到目前为止,我先后已访问了13个加盟共和国,印象都极为深刻。
通过多年来的参观访问,我高兴地看到几十年来苏联人民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近年来在改革方面所取得的最新成果。苏联人民的精神和物质生活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学、教育和文化事业都有了巨大的发展。人人热爱文学和艺术,养成了爱读书和爱艺术的好习惯,每个大城市的书店经常是读者满门。
今年年初在苏联访问时,我同苏联各地的作家、诗人和学者进行了亲切的会见,高兴地看到苏联在去年6月举行的第八次作家代表大会之后文艺界所呈现出的新形势和作家们所取得的新成就,同时也向他们谈了中国翻译介绍苏联文学作品的新情况。我又高兴地看到苏联科学院各有关研究所的汉学家们在研究和翻译中国古典文学和现当代文学方面所作出的新贡献。他们正准备编辑出版一套40卷本的《中国文学丛书》,把中国从古到今的优秀文学作品介绍给苏联读者。
在此次访问中,我还同苏联对外友好与文化交流协会和苏中友好协会以及各加盟共和国协会的同志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他们之中很多是近年到中国访问过的友好人士、学者和作家,对中国都怀着深厚的感情和兴趣。
当此伟大十月革命70周年来到之际,再次祝愿中苏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关系日益增进,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事业不断发展!
(附图片)
列宁在庆祝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周年时在红场发表演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