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一个旧观念的改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1-09
第1版(要闻)
专栏:每周论坛

一个旧观念的改变
李德民
地处大别山区的河南信阳地区是老苏区,在革命战争年代出过不少将军,名将许世友就是该地区新县人。但信阳也是个经济比较落后的贫困地区,有些县农民一年纯收入才160多元。近几年,有不少农民到外地做工,包括有些农村姑娘进城当保姆。“战争年代出将军,建设时期出保姆”,对这种状况该怎么看待?在信阳地委、行署最近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有位记者尖锐地提出了这个问题。
出将军,自然是信阳的光荣;出保姆就有人认为不那么光彩,然而对这个问题当地的领导同志作了一番解释,使人感到有些道理。他们认为,当年出将军是战争的需要,现在出保姆是建设的需要。信阳地区工业基础薄弱,就业门路少,农村有剩余劳动力94万多人。对这么多剩余劳动力,除了就地转移,还向外地输出19万多人,这些人大多从事采矿、搬运、烧窑和家庭服务等行业,“当保姆”,是向外地输出剩余劳动力的一个代称。出保姆自然不象出将军是信阳的光荣,但也不是耻辱。当地人敢于正视这一点,是认识上的一个进步,是对旧观念的一个改变。
信阳一带地处山区比较封闭,保守思想比较严重,农村流传有这样的话:“稀饭咸菜蔸子火,除了神仙就是我”,意思是,只要有稀饭咸菜吃,冬天能烤上树蔸子火,就知足了。当地农村还流传着一句话:“饿死不出门。”前几年,如果谁家的姑娘到外地当保姆,那简直是丢人。这种封闭的心态和落后的经济面貌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长期以来禁锢着信阳人的手脚,使当地的经济迟迟不能展翅腾飞。
近年来,形势的发展冲破了封闭和保守,经济规律告诉人们,劳务输出也是一条治穷致富的途径。他们迈开双脚走了出去,光山县有几百人在长沙街头做大饼,固始县有几千人在平顶山挖煤炭。他们豪迈地提出:外地人不干的活我们干,外地人不赚的钱我们赚。出去的人,除了伙食费、车船费、医药费,每人一年差不多还落500元,这对于贫困地区的农民,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一人外出,全家脱贫”,这样的典型不少。
只有正视贫穷这个现实,才能去改变贫穷的现实。死要面子活受罪,并不是真正爱护将军的故乡,也不是真正对群众负责。信阳人认识到了这个道理,并且采取了行动,他们也就开始走出封闭保守的死胡同,迈向了富裕的征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