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开发新潮——中国农村经济变革大趋势之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1-24
第2版(经济)
专栏:

“总的来说,我国农村还处在开发时期”。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的这一论断既是对过去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涌起了波澜壮阔的农业——
开发新潮
——中国农村经济变革大趋势之五
本报记者 吴长生 蒋亚平 肖俊熙
一度出现的对我国农业的盲目乐观情绪正在低落下去;农业开发,正成为人们议论的新“热点”。
泱泱大潮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农业情况曾是这样:一方面,农民过量地集中于耕地,粮田极力扩大与延伸,挖山、填海、围湖、挤占草原;另一方面,又存在大片的开发“空白”,闲置的资源、空白的产业以及等待推广的技术和品种。
超载与空白,反差鲜明。
改革,打破了这种局面,激起一阵前所未见的开发热浪,8亿农民拉开了资源、产业、技术、人力全方位开发、填充“空白”的帷幕。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最高追求,已变成新的说法: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10业并举。8年间:
围海造田的地方,兴起了滩涂养殖业。全国养殖面积是以前的3倍多。
淡水养殖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产量增长2倍多。
2000多万亩荒山丘陵披上了果林织就的新装。水果产量差不多翻了一番。
作为新的产业,诸如食用菌、花卉、劳务输出等,可能至今尚不知该在哪家主管部门“落户口”,现在已经成为许多地区的经济支柱。目前,我国食用菌年产值已超过15亿元,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
开发,意味着经济发展空间的扩大,意味着新产业的开辟,
也意味着新技术的应用和新品种的推广。耕作制度也突破单一的旧模式,向多样化发展。模式化栽培、立体经营、旱作农业、生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庭园经济、配方施肥、地膜覆盖、喷灌、滴灌等,广大农民对这些前些年还很陌生的东西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开始用于生产实践。
增产效益最为明显的杂交水稻和地膜覆盖技术,推广速度最快。短短几年间,全国杂交稻播种面积已达1.35亿亩,占水稻播种总面积的28%。今年,地膜覆盖面积则超过了3400万亩,以至一些外国专家惊呼:80年代的中国农村发生了一场“白色革命”。
80年代是中国农业开发大潮涌起的年代。
推拉之间
“属虎的上山,属龙的下海”。这是80年代初流行于湖北一些地方的口号。
“八闽齐念‘山海经’,向绿(山)蓝(海)两大‘银行’要财富”。这是80年代初福建提出的新战略。
“当晚划定,半夜就干”。广东人的这句话,生动地反映出刚刚允许承包荒山、荒滩从事开发性生产时,农民的那种异常喜悦的急切心情。
在农民获得经营自主权后,这种对空间的开拓渴望,便成为开发大潮涌起的第一推动力。
但是,源于简单空间占有欲望的推动力,带有浓重的自然经济色彩。恰在这时,市场介入了。它以神奇的拉力,把开发浪潮带起来。而开发新潮又引起了农村产业的结构变化。
开发,一经与市场相结合,便由一般的空间扩张,转向目的性极强的商品性生产。这种新的趋势,在市场开放得较早、发育较为充分的东南部沿海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
同是念“山海经”,这些地区已由初期的上山种树,下海捕捞,转向花大力气发展高效益的项目;由“吃”资源转向开发利用与保护涵养并举;由简单的“顺向开发”——产什么卖什么,转向注意“逆向开发”——市场需要什么生产什么,并且进行多层加工,使初级产品升值。以浙江为例,今年全省除新开发水果、养殖面积110多万亩外,还配合市场需求重点抓了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的配套建设。以生产优质柑桔著称的台州地区,今年就有两个大型柑桔加工厂投产,年加工能力可达4万多吨。舟山地区则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充分利用水体,实行虾、鱼、贝混养,每亩水面可增收150多元。搞滩涂养殖较早的福建省,现在已建成2.5万多个水产品加工点,使水产品增值数倍甚至数十倍。
近几年农副产品的生产消长曲线表明,凡是实行价格放开的产品,都开发得早,开发得快,开发得多,而且价格日趋平稳。池塘养鱼,在1978年至1983年的5年间,面积增加了200多万亩。而1984年取消派购,特别是1985年价格全部放开以后,养殖面积几乎每年都要增长200万亩。北方的沿海滩涂,前几年还被当作包袱。近两年,虾、蟹市场走俏,于是渤海沿岸开发滩涂修池养虾的热潮骤然兴起。山东潍坊、惠民两地区的沿海5县1984年到1986年,虾池不过发展六七万亩,而今年一年就新开虾池10万亩以上。
责任制实行8年,广东农民对土地的热情,明显地表现出“高——低——高”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马鞍形。责任制实行之初,广东农民承包农田,正象前面说的那样,“当晚划定,半夜就干”。后来,随着乡镇企业等多种行业的发展,种田比较效益降低,农民的种地热情随之逐年下降,一些地方甚至出现土地撂荒现象。而近两年,随着市场对各种农副产品需求的激增,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农民又重新燃起了对土地的热情。仅东莞市去年一年,就新增水果面积178万亩,滩涂养殖面积18万亩。当然,农民不会再象过去那样埋头种赔钱货,而是睁大眼睛看市场,按市场需求来安排生产。
市场也影响着农业开发主管部门的行为。由国家扶持建设的商品基地,前几年还只限于60个粮食生产县,今年已发展到164项、356个县。其中40%以上是名优水果生产基地。
仅是开端
与一些资源丰富、人口较少国家相比,我国的资源人均占有量的确不能算多。但就开发程度讲,我国的潜力还非常大。
先说最为紧缺的土地。以前的估计是我国耕地的可垦后备资源只有1.2亿亩。而据国家土地管理部门的最新调查,全国采矿和电厂排渣等造成的废弃地,约有2000万至3000万亩,而这些土地经过改造,绝大部分可以恢复利用。历来忽略未计的农村零星闲散土地,总计不少于4000万亩。三项相加,总数可达2亿亩。此外,我国还有50亿亩草坡、草地,15亿亩丘陵、荒坡,2.6亿亩内陆水面,3600万亩沿海滩涂,其中相当一部分处在待开发状态。即使开发程度较高的江苏省,近900万亩滩涂中,仍有500多万亩荒着;2400万亩内陆水面,也有上千万亩处于半闲状态。全国46个大中城市郊区,还有320万亩低洼荒地可用于挖池养鱼。
开发深度的潜力更为可观。现在我国耕地中有2/3是中低产田。许多事实说明,这些土地蕴藏着并非难以挖掘的巨大潜力。
淡水养殖也与此类似。全国2000万亩池塘,平均亩产只有100来公斤,而其中至少有50万亩鱼塘单产已超过500公斤。今年,全国稻田养鱼面积,不到水田总面积的4%。
畜牧业虽然受到粮食生产和草场退化的双重制约,但绝非没有新的出路。有关专业人员指出,秸秆就是一项极其宝贵的饲料资源。我国每年大约可产5亿吨作物秸秆,如果只把其中的40%氨化成反刍动物爱食、易消化吸收的饲料,便可饲养1.35亿头牛,相当于全国现有牛头数的两倍。而去年,我国仅氨化了4万吨,不及秸秆总量的万分之一。因此,有的专家作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比喻,河南每年要播种1100多万亩小麦,剪掉穗头,就是一片辽阔的大草原!
最大的潜力,还是政策的潜力。正如目前已经初起的开发浪潮是改革以来一系列正确政策的结果一样,如果我们能继续沿着这个方向前进,一切着眼于生产力的发展,用各种更为有力的措施,创造更为有利的开发环境,进一步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那么农业开发就一定会出现更加壮观的新局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