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近三年,吉林省人均占有粮食一直居全国第一位,而人均占有肉类产量,却占21位左右。粮食的重点产区,同时应是牧业的重点产区,而吉林猪肉却不能自给,人们自然要问:为什么出现粮多猪少反常现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1-29
第2版(经济)
专栏:

近三年,吉林省人均占有粮食一直居全国第一位,而人均占有肉类产量,却占21位左右。粮食的重点产区,同时应是牧业的重点产区,而吉林猪肉却不能自给,人们自然要问:
为什么出现粮多猪少反常现象
赵国光
反常与“怪圈”
粮食的重点产区,同时应是牧业的重点产区,国外的大量事实说明了这点。美国的玉米带上,生猪生产占全国总量50%,牛占30%。吉林是我国粮食生产基地(其中部地区是我国的玉米带),生猪生产却反常:
近三年,吉林人均占有粮在全国一直保持第一位,而人均占有肉类产量,却占21位左右。除了京、津、沪,仅高于西藏、青海、宁夏、新疆、山西。
玉米是饲料的重要原料,吉林玉米总产居全国之首,每年都出口或调出25—50亿公斤,而吉林的猪肉却不能自给,每年需从关内调进20—30万头肉猪。
1986年吉林粮食丰收,农民手中有10多亿公斤余粮。但今年生猪生产的各项指标却全面下降。这是为什么呢?
人们自然想到了那个已存在多年的“怪圈”:夏天卖猪难,秋冬收猪难。围绕它,人们争论不休。
农民怨声载道:“夏天卖猪,管你们叫爹也不收。秋天没猪强打硬要,这是什么道理?”
畜牧部门指责商业部门只顾自己利益,不积极收购本省生猪,盲目从关内调,人为制造卖猪难,打击本省生猪生产。
商业部门牢骚满腹:“我不调进猪肉,你能保证供应?卖猪难,怪我?我的屠宰能力、冷冻能力有限,农民养猪又不能做到均衡上市,我有什么办法?”
今年,争论又有了新内容:
农民说:“饲料太贵,养猪不挣钱。”
饲料部门说:“玉米提价,饲料也必须提。不然,企业亏损谁补?”
畜牧部门说:“饲料价提,猪的收购价就得提,不然农民不养猪。”
收购部门说:“收购价提,销售价就得提。否则我们承受不起。”
销售价提了,消费者又……
谁都有怨言,谁都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有人说,“怪圈”应该突破,否则,生猪生产大起大落。有人断言:“怪圈”突不破,商品生产大概就这样。时光在争论中流逝,那些反常的数字年年在统计表上显现。
并非无出路
1985年开始,吉林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在梨树县梨树乡进行商品瘦肉型猪系列化配套技术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配套技术是“四改”:一改本地猪为瘦肉型猪;二改喂玉米为主为喂配合饲料;三改分段喂为直线育肥;四改冷圈为塑料暖棚。8个专业户进行配套技术育肥试验,结果是:出栏90头猪,饲养160天,平均出栏重为109公斤,育肥期净增重91公斤,日增重598克,平均耗料308公斤,料肉比为3.38∶1,每头盈利60元。农民养猪积极性一下子提起来了。梨树乡今年养猪存栏比去年同期增加13.5%,养猪专业户增加70.4%。
过去,这里冬季冷圈养猪,猪不长肉,只度命。扣上塑料暖棚,即使在零下29度的气温时,舍内仍保持在5度。加上直线育肥法,猪在冬季日增重也达到475克左右。这种办法,缩短了饲养周期,一年可养两茬猪,实现了均衡上市,缓解了全部集中于七八月出栏上市的矛盾。
现在,吉林省正在推广这些配套技术。农民改一年一茬猪为两茬猪,生猪产量就可以翻番,商品率可以大大提高。
突破关节点
突破“怪圈”的关键卡在饲料与收购两个环节上。饲料价格太高,收购价格相应较低,就会夺走配套技术创造的有限效益,猪还是养不起来。
梨树乡与长春市饲料公司签了合同。这个饲料公司正在搞瘦肉型商品猪饲料的科研课题。他们以梨树乡为试验点,采取了每公斤饲料只赚2分钱的微利办法,以每公斤0.33元的售价供应养猪户,养猪户反应较好,每头猪可获纯利60元左右。
可并不是每个饲料公司都能象长春市饲料公司这样做。长春市饲料公司能这样做,一是为搞科研,二是经营思想端正,而且他们的原料,相当一部分是国拨平价粮。而其它多数饲料公司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多盈利,致使饲料价格不断上涨。据专家分析,如果配合饲料每公斤涨到0.40元以上,那就是采用配套技术,养猪也没有多大利润,养猪户难免越来越少。
于是又陷入了粮食涨价——饲料提价——农民少养猪——市场供应紧张,迫使提高收购价——农民养猪积极,对饲料需求增加——饲料再提价……的恶性循环。
问题的症结在哪儿呢?在管理体制:
饲料——粮食部门,收购——商业部门,生产——畜牧部门,本来应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被几个部门肢解了。猪少了,谁都叫;猪多了,没人管。对饲料、收购问题,畜牧部门一再呼吁。可各家有各家的部门利益,当领导的都想着自己那一摊子。据透露,象长春市饲料公司那样干,保本微利,实际上也可以。但谁都想挣大钱,不愿意那样干。
体制非改不可。
至少有三种可供选择的改法:
小改:由政府牵头,成立协调机构,统一协调饲料、畜牧、收购、销售各部门,调整利益,解决矛盾。
这种改法容易,但可能形成各方都为自己部门争利,扯皮不已的局面。
中改:粮食部门改归农口管,理顺关系,形成粮食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以及与牧业生产紧密结合的新格局。
大改:在粮食部门归农口管理的基础上,饲料、畜牧、食品公司合为一体,成立畜牧食品局,统管饲料工业、生猪生产、收购和销售。每年畜牧食品局根据市场需求及生产能力提出各类肉食品的生产量,按照这个计划搞好饲料生产和供应,专业户与饲料公司签定合同。这样,畜牧食品局可以在保证生产发展的前提下,统一考虑各环节的盈亏情况,调整利益所得。旷日持久的部门之争可以结束,怪圈即可突破。但这项改革涉及上下左右,难度较大,需要上下一齐努力。有些地方已提供了这方面的经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