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阅读
  • 0回复

心手两畅 翰逸神飞——读《姜东舒中楷书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2-05
第8版(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心手两畅 翰逸神飞
  ——读《姜东舒中楷书谱》
  马少波
近承姜东舒同志以他今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姜东舒中楷书谱》见赠,展读之下,不胜感叹!对于书法,我所知不多,只能谈谈作为业余爱好者的一点感受。
这本字帖写的是唐代书论家孙过庭所著书谱,其文论述精辟,乃我国书法史上重要的理论著作,原以手书草体行于世,笔势峻拔,向为艺术界所推重。姜东舒同志今以楷体书写,心手两畅,翰逸神飞,别有一番风韵。他以行书笔法写正楷,字势飞动,气韵连贯。著名美术史论家王伯敏教授在此帖序言中论及:“近人以善楷者少,精楷者更少,而能具龙游之韵者尤寥寥,是故姜之功力并非一般精到,姜之书,笔无妄下,中锋巧变,如环之无端,都不是易到之事”。我以为持论公允,亦非溢美。现在不少青少年不学楷书或托名行、草,在实用中用笔潦草,在艺术创造中追求狂怪,主要是由于不重视楷书的基础。因此,青少年习字先从楷书入门,是必要的。象《姜东舒中楷书谱》这样的好字帖,既可供观赏,又可供临摹,可惜印数太少了。
“学书未有不从规矩而入,亦未有不从规矩而出者”。(朱履贞《书学捷要》)概括了学书继承发展的客观规律。姜东舒的书法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如果没有多年潜心研习前人墨宝而取得的深厚功底,又勇于破门而出的胆识,是不可臻此佳境的。姜东舒有诗云:“莫弃前碑述笔法,须从时代出精神。”这正是他成功的必由之路。也是所有有成就的书法家成功的必由之路吧。姜东舒14岁起当过五年半煤窑童工。参加革命后,一直从事宣传工作,1957年被错划成右派。在漫长的艰难的岁月里,他没有消沉。下放到农村劳动几年后,偶尔到浙江图书馆当临时工,埋头读书,他感到有些孤本书籍,万一损坏就绝版了,所以着手以蝇头小楷抄写副本保存,于是拾起幼年习字的毛笔。他在图书馆读到各种前人碑帖,后来又得到清朝进士、浙江图书馆长、书法大师张宗祥的赏识和辅导,大楷、中楷主要学欧阳询,魏碑学《张猛龙碑》、《鞠彦云墓志》,行书学王羲之《兰亭序》、《圣教序》,隶书学《华山庙碑》、《曹全碑》,小楷学钟繇、二王父子等,近30年刻苦磨砺,从未间断,使他真、草、隶、篆,无一不精,而且发表了40余篇颇有创见的书法论文,终于成为蜚声国内外的书法家。除《中楷书谱》外,问世的字帖还有小楷《前后赤壁赋》、《永州八记》、《唐诗十首》、《西湖诗帖》、《岑琦诗抄》;大楷《学生魏碑字帖》;楷、隶、行三体书柳宗元《三戒》等,得到广大读者的赞赏和学术界的很高评价。“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从一个童工、一个八路军“小鬼”,造就成一个学识渊博诗文俱佳的书法家,这之间经历了多么艰苦的磨练和飞跃啊!一个人要有所成,无论顺境或逆境,都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但有志者得之,无志者失之。为祖国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百折不回、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为志。姜东舒的成就,奥秘也在于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