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从繁多的评比中解脱出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2-06
第1版(要闻)
专栏:每周论坛

  从繁多的评比中解脱出来
  陈仁杰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现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难题之一是搞评比,对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冲击颇大的问题之一也是评比。一年中定期的接二连三的评先进、评优秀,不定期的各种一般性的评功评奖,真是名目繁多。乍一看,热闹非凡,美其名曰表彰先进,推动工作;究其实,弊多利少。其中最大的弊端就是人为地规定评比比例,人为地制造上下左右的摩擦与隔阂,给思想政治工作增添若干不必要的麻烦。
从理论上说,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先进与后进,表彰先进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应该继承和发扬。问题是,在当前新旧体制改革的实际工作中,要用评比对先进与非先进进行有形的划分,却不是那么容易。一般性的评比,其条件往往空泛而笼统,如“取得很大成绩”之类,如何进行量和质的比较,难以掌握。而多数单位的多数评比都是规定一个刚性的比例,按人数比例评选(数字计算一般比较精确,遇到小数四舍五入)。按说,人为地规定比例是不科学、不实事求是的,可是如果不规定就可能评出百分之八九十来,更令人啼笑皆非。比例一经人为规定并下达,领导就开始前思后虑,左右权衡;有心人开始伺机而动,争取选票。当然也有超然物外者,漠然视之、行若无事。评比中,相互之间有微妙的联合与争夺,有明显的讨好与排斥;上下之间也会有廉价的乞求与许诺,有意的拉拢与惩戒。最后,大都按例完成任务。不管男女老少,贤愚与不肖,只要在比例数之内,都可以升堂入室,跻身“先进”“优秀”行列。其中自然有令人口服心服的真正的先进,但毋庸讳言,滥竽充数者也不少。君不见那些服务态度恶劣的商店,赫然挂着
“五讲四美”、“文明单位”的奖状么?更有甚者,象工人日报10月9日报道的江苏射阳县阜余粮管所,八年财务一笔糊涂帐,却年年得大奖状。这样的事情,人们屡见不鲜、见怪不怪了。实话说,以我在基层单位多年的经验,这样的评比几乎成了一种形式,一种嘲弄。大多数干部群众一提起来就摇头。
前些时,《人民日报》刊载袁伟民的《我的执教之道》一文,其中说:“这些年来,我们女排基本上没搞有形的、具体的评比,以避免人为地制造队员之间的摩擦。实践证明,这些做法是有效的。”袁伟民的经验不能套用,但可以借鉴。建议有关领导机关认真研究一下,帮助基层从繁苦的评比中解脱出来。不妨指定一些单位停止评比二三年,让实践检验一下,效果怎样。或者,至少把评比次数压到最低限度,一年只评一二次,这样,基层的日子大概会安宁得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