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一位台属孤寡老人的自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2-07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一位台属孤寡老人的自述
我叫杨秀兰,今年已经80岁了,现在,我在徐州市子房山敬老院过着幸福的晚年。
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董惠玉,属小龙的,今年59;二女儿董惠珍,属马的,今年57;可惜,她们现在都不在我身边。多少年来,我天天在心中默念她们,到处托人打听她们姐妹俩的消息,盼她们早日从台湾归来。
我的丈夫董忍曾在广州铁路局列车段里当调度,由于他工作积极,被评为市劳动模范,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我儿子也在铁路工作,还当上了列车长。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次病魔突然夺走了儿子生命。我和老伴相依为命,不幸到1983年他也因病去世,只剩下了我这个体弱多病的孤寡老太。
早些时候,我从《人民日报》海外版上看到一张照片,从照片上看到了故乡徐州市子房山敬老院老人过着幸福晚年。我抱着一线的希望,就给徐州市委统战部写信。不久,我收到了徐州市委统战部对台办的回信,他们表示欢迎我回归故里,安度晚年。
从广州迁来徐州,政府按照我本人意愿,安置在子房山敬老院生活。当办事处的领导引导我走进为我专设的单人居室,明亮的窗子、洁白的墙壁,两角摆有衣橱、写字台、菜橱,床边安放着电风扇,连炉灶、茶具、饭具都为我准备得一应齐全。街道主任孟风英亲切地拉着我的手,把生活费塞到我的手里。接过这钱,我禁不住老泪纵横。有人说,人老了,不中用了,没人要了。可我来到敬老院就象回到家里一样。
这是一个军民共建的敬老院。除了得到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关怀外,驻地解放军更是体贴入微。这些年轻可爱的战士,就象我们的子孙一样,一个个都是孝子贤孙。部队连队有个敬老服务班,他们经常来敬老院打扫卫生,洗衣服、读报纸、讲笑语,有的战士还学着给我梳头、做饭。前年夏天,我患坐骨神经疼,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战士郑贤文、卢革堂主动照料我。人老了,毛病多了,大小便失禁,经常弄得一身一床,他们协助服务员帮我擦身、换衣、换床单。我心里过意不去,不知怎么感谢他们才好!更叫人难忘的是一个姓邵的女军医。为了治好我这条患坐骨神经疼的腿,她为我扎针、贴膏药,还把我接到部队医院电疗。经过邵医生的精心医治,现在,我这条腿已经能拄着拐棍走路了。
前些天,我从电视广播里惊奇地得知,台湾当局允许回大陆探亲,我高兴得几夜没合眼。积蓄多年的思亲之苦,此时一下涌上心头,热泪象断了线的珠子洒落下来。几十年来,我盼星星盼月亮,就盼着能和两个闺女见见面。在思念和盼望中,我度过了望断秋水的14000个日日夜夜。我常在夜里、梦里呼唤她们,真个是娘盼女儿哭断肠,一觉醒来泪满巾。泪干了,眼睛也没有以前明亮了。40年的藩篱应该拆除了,虚幻的梦想应该变为现实。惠玉、惠珍,她们今年也50多了,娘是多么盼你们回来呀!我今年已经80高龄了,明年阴历二月二十六就是我的生日,我多么希望你们能回来为我祝寿呀!年事已高,在世时间也不会长了。你们父亲的骨灰盒现在放在徐州殡仪馆,就等你们回来见上一面,然后入土安葬。我现在生活得很幸福,要吃有吃,要穿有穿,要玩能玩,啥也不缺,唯一的心愿就是能见到你们,能见到我的孙子、孙女。孩子!你能听到娘的心声,娘的呼唤吗?快回来吧,娘等着你们!
李昌森 高传立记录整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