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民意调查在中国的兴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2-07
第5版(理论)
专栏:

  民意调查在中国的兴起
  孟繁华
中国的民意调查正在引起国内外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但对中国的大多数人来说,民意调查还是一个陌生而新鲜的字眼。
如果就广义的民意调查来说,也许从三皇五帝时代就已经有了。谏鼓、谤木可视为征求民意的一种手段。历代帝王卿相的所谓“访察民意”也是民意调查的意思。不过,其目标,其方法,和现代民意调查相去甚远。现代意义的民意调查发源于资本主义的美国,迄今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现在,在任何一个稍微发达的国家,不管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差不多都有民意调查(又叫舆论调查)机构。民意调查组织的建立,是经济、政治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
民意调查组织的产生,至少要求这样几个条件:
一、政治、经济、社会的需求。例如,政治决策的需求,市场调查的需求,等等。没有需求的事物是不可能产生和发展的。
二、一定的民主和社会开化程度。这一条从两个方面为民意调查创造了条件。一方面是一定的政治环境使民意调查组织能够生存并能独立地开展工作;另一方面,是提供具有独立意识并能表达这种意识的公民作为调查对象。
三、基本的物质条件。现代化交通工具,发达的邮电业,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等等。
此外,还要有掌握现代调查方法的专家,这是不言自明的。
在我国,这几个条件都初步具备了。其中最关键的是,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开放和改革政策以来,开始形成了一种空前的民主气氛,人们一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观点了。在十亿人对任何重大问题只能异口同声地发出一个声音的政治环境中,是不可能也不需要进行民意调查的。
我国社会舆论调查组织的建立,可以说是得开放之时,应改革之运而产生的。两年半前,中国的社会舆论调查是以“价格改革的社会心理调查”为开端的。不久前进行的中国社会调查系统的两次大规模调查,也是围绕改革进行的。民意调查的内容十分广泛,近期的民意调查之所以多围绕着“改革”二字进行,乃是因为,改革造成了各阶层地位的变动和利益的重新分配,使人们的观念、意愿更加多样化了。在关系国家发展目标和步骤的决策中,充分考虑不同利益阶层和集团在变革中的心态变化,对于改革显然是有重要意义的。改革,是民意调查组织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如果说社会学在长时期内曾经被当做资产阶级的伪科学,那么,民意调查的命运也差不多。今天,它之所以能在中国大地上破土而出,并且能够生长,应当归功于开放和改革。
民意调查虽然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但它并不是资本主义的专有品,正象现代经济管理产生于资本主义,并不是资本主义的专有品一样。其实,在社会主义社会,民意调查的存在和发挥作用,实在有其天经地义的理由。“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人人都熟悉的一句话。这是一句很好的话,它的前半句讲的就是民意调查。它曾经发挥过广泛收集民智民意的巨大作用。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从群众中来”的,多半侧重在实施某一项政策的过程中,让大家出主意想办法,而大政是既定的,民意很难参与。改革以来,提出“决策科学化”、“决策民主化”的口号。科学化是决策的目标要求,民主化是决策过程。科学化的基本要求是要具有现实性。有两个现实,一个是物质的现实,有多少铁路、公路,多少钢铁、机床,多少电力,多少土地,多少劳力,多少资金,以及它们的质量方面。这是摸得着、看得见、可以用数字准确表示的现实。另一种是精神的现实,人们怎么想的,有什么意见,有什么期望,有什么忧虑,等等。一项政策,在其制订之前,必须考虑民意的现实;在实施过程中,随时注意公众的反映,从政策的物质效果和非物质效果其中包括政策的社会心理效应,对政策进行评价,再据此作出调整。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人。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民意所参与的不仅是政策的实施,还有政策的制订乃至目标的设立。在恩格斯所说的那个历史的合力——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中,就有人民的愿望、期待、焦虑等等这一分力的存在。正象过河,不管你考虑不考虑,水下有这样一种潜流,它总是要对船只的航向发生作用。社会舆论调查就是不断地把社会心理这一潜流的流向、流量、流速测量出来。民意调查所提供的是独特的信息流,这种信息的流动,在政府和人民之间发挥着一种协调和润滑的作用。
我们要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民意调查就是民主的一种体现。对于公众个人来说,民主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选举自己中意的人进入政府(或集团领导层);一个是通过某种方式直接向社会表达自己的意见、情绪,等等。民意调查在这两方面都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一般来说,民意因其与政策的不同关系而对政府行为发生不同形式的影响:
政策和民意基本吻合:政府行为受到肯定和赞许,从而增强信心,鼓舞斗志;
政策和民意的差距较大:对于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来说,存在两种情况,政府审察自己的政策和行为,或者发现问题,予以纠正;或者确认自己的政策、行为符合社会的公共利益,考虑到民意所趋,可能需要在某些方面做一些调整,并采取适当的策略,如加强宣传、解释,适当改变步骤,等等。这种情况,为政治家提供了发挥其谋略才能和领导艺术的广阔舞台。
对于从根本上反人民或者蔑视民意的政府,那当然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一项政策得到“人民”拥护的最简捷的办法是:把凡是不赞成的人都排除在“人民”之外。这是过去某些年代曾经流行过的办法。排除的结果总是能得到95%以上的人的拥护。
这样获得的往往是一个民意的赝本。
民意调查应当力求获得民意的真品。它要充分考虑被调查者的各种成分的构成,职业、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收入,等等。它的抽样方法,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样本是在整体过大时,所选取出来的可以代表整体的那一部分。它不是一般的部分,而是可以说明整体形象、整体结构的这样一部分。对于民意来说,各种观点的比例,大体可以代表所要测量的那个整体的各部分之间的比例。还可以按照职业、文化、收入等进行分类,看他们之间态度的差异。
民意调查力求展现自然的社会景观。它不以调查者自己的好恶而任意褒贬。当把某种观念、态度和某种地位、身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时,不含有任何敌意和威吓的味道,他只是追求理解。他一般不把态度看做个人的事情,而是看做体制、制度、政策的结果。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目标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够达到的,对被调查者没有任何背景压力和潜在威胁,民意调查主持者的严肃认真、不曲不阿的科学精神,是使调查结果真实可信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即使采用“现代方法”,也不可能求得真正的民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