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秦淮灯大石头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2-07
第8版(副刊)
专栏:历史文化名城

编者按: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国务院先后两批公布的我国62个历史文化名城,可以说是62个各具特色有生命力的博物馆。我们特意开辟专栏,以散文形式,介绍这些名城。通过作者各自的角度和情思,使读者能窥见古城风貌之一隅,增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从而引起对历史踪迹的追索和对现状、未来的思考。
秦淮灯大石头城
  碧森
我偏爱南京。屈指诸多名城,漫步四大古都,令我心弦颤动、思绪奔涌的,首先是这龙盘虎踞之地。这里山水的明媚、居民的善良,最易抚平游子心灵的皱褶。而历代遗留的名胜古迹,弥漫传统文化的浓郁氛围,置身其间,不禁会遥想中华民族走过的漫漫路程。
南京悠久。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就有原始居民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用石制农具耕种、收割水稻,从事狩猎、捕鱼、制造陶器等活动。
南京博大。登临石头城,你可以想象当年紧靠着的长江浩渺无际的气势。徜徉在烟波迷茫的玄武湖,虽然现在的面积仅剩了原来的1/3,仍可感受到帝王检阅水军之中心和贵族游宴射猎之地的广阔。甚至几处陵墓,也给你阔大无朋的印象。
南京灿烂。从东吴、东晋到南朝宋、齐、梁、陈都建都于此,六朝京都有过空前的繁华。秦淮河畔,画栋飞云,倚窗丝幛,舟楫穿梭,灯船毕汇,商贾往来,显贵云集,当然更成了红粉佳人荟萃之乡。政治的中心与经济的发达,为文化的兴盛提供了条件。范缜的《神灭论》在此写成;计算出精确圆周率的祖冲之在此生活过;谢灵运的山水诗、沈约的音韵学、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萧统的《文选》,都在这时焕发出了光彩……
南京,确有适宜做帝王之都的土壤、氛围。怪不得秦始皇东巡路过当时称为金陵邑的南京,要令人“凿钟山断金陵长陇以疏淮水”,来破“王者之气”,据说秦淮河就是这样诞生的。他还将金陵邑改为秣陵县。怪不得诸葛亮特地骑马到石头山观察金陵山川形势,回去后对孙权说:“秣陵有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帝王之宅也。”刘备也劝孙权移都秣陵。后来孙权的孙子孙皓想从已改称建业的南京迁都回武昌(今湖北鄂城)时,遭到朝野一致反对,甚至有民谣流传:“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
不过,历史知识浅陋的我,尚不知哪位帝王以南京为据,完成过统一中国之大业。在这里滞留的,似乎多是偏安之王。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陈被隋灭亡后,秦淮河畔依然歌簧丝竹,酒色喧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庭犹唱后庭花”,杜牧的感叹可谓撕人肝腑。南唐扩建都城金陵,也提倡农耕,还收罗了不少画家和文学家到京城,却不思进取以图往北发展。那位以词留名于世的南唐皇帝李煜,只落得在敌国的牢狱中悲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南京城也迎接过重振雄风想有所作为的人。明朝开国之主朱元璋,废了在家乡凤阳精心构建了六年的中都,在南京登基。明代的南京城垣,是他听取谋臣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策略的体现。太平天国建都南京,改称天京。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成功后,将南京作为临时首都,给这座古城注进了革命的血液。不过,蒋家王朝也是以南京为中心实行其反动统治,而终以溃败结束。
色彩斑斓的历史,给南京涂抹了特别浓重的“王者之气”,是幸耶,是悲耶?
秦淮灯火在历史的尘埃中熄灭了,代替它的是满目疮痍,或许秦淮河的开凿早规定了这样的必然?所幸,南京市从1984年起制定并实施了恢复秦淮河风光带的蓝图。河上的画舫、游船、灯影、曲桥,岸边的雕栏、画槛、碑坊、庙宇,可让今日的游人领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的意境。你会沉醉其中呢,还是会有所思而奋发呢?
(本栏目刊头设计:雷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