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寄希望于改革——读中篇小说《烦恼人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2-08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寄希望于改革
  ——读中篇小说《烦恼人生》
  何镇邦
读罢池莉的中篇小说《烦恼人生》(载《上海文学》1987年第8期),我不禁从心里喊出:我们同小说中的主人公印家厚一样,都生活得太累了!印家厚曾在长江轮渡上作过一首题为《生活》的诗,只有一个字:梦。他把生活比作梦。不错,我们充满希望地生活着,做着各种各样玫瑰色的梦;但生活中又有着各种各样的烦恼,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心灵上并不那么轻松,物质上也不那么尽如人意。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还必须象印家厚那样,为了孩子能生活得更好,为了让妻子能吃上一次西餐,为了得到能够栖身的属于自己的房子,为了摆脱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矛盾和烦恼,在希望中去苦苦地抗争。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充满希望,充满烦恼,也充满抗争!读着这部中篇小说,我们将发现,虽然我们与印家厚的职业身份不同,但心是相通的,有着共同的希望,也有着相近的烦恼。这样,池莉笔下的印家厚,就不仅仅是一个印家厚,她以那细腻而又充满温情的笔触,向我们所展示的一个普通中年工人一天中平凡而琐碎的生活遭际,并由此而表现出的种种烦恼和希望,实际上正展示了处于改革时代的普通中国公民的生存状态与心理状态。作者对生活有着独特的观照角度,善于以小见大,她写的虽是普通人的世态人情,却是蕴含着对改革潜在的呼唤,力图唤起人们对改革的热情和希望。因为要让印家厚们生活得好些,生活得轻松些,除了改革,还有别的什么出路呢!正是在这一点上,《烦恼人生》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同;而这可能也正是这部写得很朴素自然而又很有穿透力的中篇小说所具有的艺术力量的表现。
印家厚的确生活得够累的。他的“早晨是从半夜开始的”,而他的一天生活又结束于各种劳作之后的半夜时分。一天中,他从体力上和精神上都承受着一种超负荷的压力。从半夜里儿子掉下床来摔伤,到清晨起床后排队洗漱上公共厕所,带着儿子跑月票,挤公共汽车、过轮渡,再到上班后,莫名其妙地得到三等奖……生活的重负实在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更重要的是,印家厚在生活中碰到种种难以摆脱的烦恼: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印家厚的矛盾微妙的心态。在轮船上,他觉得“心中和江水一样茫茫苍苍”,甚至感到忿忿不平,但又觉得“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人比别人高一等,他印家厚也不比任何人低一级”;他在生活重压下叹息过,但当看到儿子生龙活虎的样子时,又觉得“生活中原本充满了希望和信息”,并“随着整个社会流动,追求、关心”,有着自己的信心和抱负,有着对工作的自豪感;他对“爱扯皮”的老婆有着无可奈何的怨艾,但当下班拖着疲乏的步履回到家时,又感到这简陋的家充满温馨……这就是印家厚:一个热爱生活,又被生活重担压迫着,充满希望和追求又处处碰到人生烦恼的普通中年工人,他的形象是真实的,亲切的,又是饱满的,立体的。除印家厚外,他的儿子印雷,他的老婆,还有着墨不多的雅丽、肖晓芬、哈大妈等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女工形象,也都描绘得相当鲜活。尤其是印雷的形象,他的天真、机灵、淘气,不失为一个成功的艺术创造。池莉通过印家厚一天生活的描述,还有印家厚等人物形象的创造,确实是要写出生活的严峻和生活的温暖,也许由于生活中的烦恼写得多些,生活中的希望和温暖写得不够充分,因而作品的色调显得有点过于冷。但这能完全怪罪我们的女作家么?因为她是忠实于生活的。
当然,我们完全可以把这部中篇小说作为一部解剖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来读。但光看到这一点是很不够的。因为作者不仅从主人公印家厚的一天平凡生活中去发现“问题”,也从那平凡的生活中开掘“诗意”。由于生活气息浓郁,由于作者善于捕捉那些容易被人忽视而又很动人的生活细节加以艺术地再现,这部小说还充盈着相当浓烈的诗意。诸如早晨长江轮渡上江景与人情的抒写,印家厚下班后带着儿子乘上公共汽车,雷雷与欣欣两个刚认识的小朋友在公共汽车相遇,分外高兴地充满稚气的交谈,印家厚对青年少年时代美梦的回忆,还有他回到家后所感受到的生活的温馨,等等,这些一闪即逝的生活细节和生活场面的描写,都洋溢着生活的诗意。正是这种诗意,使我们面对严峻的生活时,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希望。当代一位著名作家说过:“小说是谈生活,不是编故事,小说要真诚,不能耍花招。”池莉的《烦恼人生》正是着意谈生活的,她采用“生活流”的写法,努力表现生活的原生态的美。这种记述主人公一天生活流水帐的写法,也许失之于琐碎,但却有自然真切的长处。尤其是近年来一些小说家醉心于玩弄各种新手法,以至某些玩技巧的作品产生一种审美的隔膜的时候,池莉这种立足于写生活,用朴素的白描写出生活原生态之美的作品,更显得清新动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