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让科技长入经济——民主德国访问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2-09
第7版(国际)
专栏:

让科技长入经济
  ——民主德国访问记
  本报记者 钱李仁 刘允洲
从“罗博特隆”看科技体制
11月中旬,在民主德国访问的第二天,我们就来到有文化古城之称的德累斯顿。
名播欧洲的德累斯顿森珀歌剧院,在毁于战火多年之后,又恢复了昔日的富丽堂皇。但行家们说,如今演出大厅回荡的音响比过去更臻精美,这同打着“罗博特隆”印记的音响控制电脑大有关系。
罗博特隆电工电子企业,建立不到20年,有20个分厂,近7万工作人员,生产电子计算机及其辅助设备打字机、印刷机等几千种产品。从工厂生产线到田野牧场,从旅馆到商店,从机场到码头,从办公室到家庭,“罗博特隆”的产品正在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渗透。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罗博特隆是否将同使用计算机的各行各业合作、生产更多的品种?”在联合企业参观时,对于这个问题,接待我们的联合企业副总经理迪特尔·瓦尔特以出乎意料、不容置疑的口气回答:“不!”
“为什么?”
“我们在设计时尽量使计算机具有较强适应性,至于某一行业的特殊使用,行专量小,我们就管不过来了。这样,我们才能有较大的批量生产,以降低成本,取得较高的效益。”
寥寥数语,反映出作为计算机专家的瓦尔特还是精明的经营者,也说明民主德国在科技的整体布局上的周密考虑。
就在头一天下午,我们在国家科技部听到国务秘书克劳斯·斯图本劳赫就国家科技政策和体制的介绍:1981年的德国统一社会党“十大”制定了以依靠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中心内容的80年代经济发展战略;1986年的“十一大”又提出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优越性结合的新的发展阶段,用这次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约阿希姆·赫尔曼对记者讲的话说,就是“把科技成果更快地运用于生产”。罗博特隆的兴盛,象一面镜子一样反映出民主德国科技进步的新姿。据了解,民主德国的微电子工业这几年的增长率平均每年达20%。
斯图本劳赫说,在“十一大”前,花了很大力量确定了科技发展的6个重点,即微电子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软性自动化生产方式,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的开发利用,新材料研究、应用,生物工程。这6个重点,又具体化为40个项目,由国家扶以必要保证条件,作为任务落实到有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联合企业。国家每年用于科学技术研究的经费,60年代约占当年国民收入的3%,现已增加为4%,达到了世界先进国家水平。
科技“大部队”集于企业
民主德国科技力量的部署,从60年代末起逐步调整,改变了过去密集于专门科研机构的布局。目前全国20万科技人员,有30%在专门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其余70%基本上集中于150多个中央领导的联合企业和120多个专区(相当于我国的省)领导的联合企业。“罗博特隆”近7万员工中,就有12%的科技人员。联合企业拥有自己的科研设计机构和实验基地,也舍得在科研上花钱。在全国科研总经费中,联合企业的钱也占了大头。如今年的120亿马克科研费,联合企业的资金有80亿马克。科技人员置身生产—销售环境,面对生产与市场,不仅能集中力量研究关键技术,而且能根据市场需求变化采用新工艺,开发新产品。据介绍,民主德国工业产品每年更新率达30%以上,也就是说,每过3年产品便要更新一茬。
对于这些有功的科技“大部队”,联合企业的领导当然要多方鼓励。罗博特隆的副总经理瓦尔特毫不含糊地说,“对突出的贡献,要给以突出的鼓励。谁对社会贡献大,谁就应当生活得好些。贡献的大小,也要用货币来评价”。罗博特隆科技人员任务完成得好,可以增加工资,高者可超工资的25%;成绩突出的,国家还颁发奖金。
联合企业有了科技“大部队”,那些专门科研机构是不是就关起门来钻研尖端技术、不问企业事呢?闭门研究者不可没有。但即使在专门科研机构,可称为“精锐部队”的科研人员,也有2/3从事直接与生产有关的课题。此外,这些机构同联合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签订了许多合同。在科学技术工作领域同样贯彻经济核算制原则。凡是独立的科研机构,经费主要来自出售研究成果的收入。这种体制显然也有利于科研同生产的结合。
斯图本劳赫说,国家科技部除了拟订科研计划、检查计划的落实,所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组织、协同“大部队”与“精锐部队”的合作,使不同方面的科研力量结成网络。从70年代以来,民主德国经济年增长率始终稳定在4%以上。8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据分析,劳动生产率的提高,90%以上又是靠发展科学技术获得的。记者认为,没有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的方针,是不会创造出这样的效果的。
“特 别 学 校”
科技进步必须通过人的进步来实现,反过来又带动人的进步。民主德国历来重视教育,多年来智力投资一般都比国民收入和国民经济投资的增长速度要快。目前,全国的各级领导干部,具有大专毕业水平的已达90%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党仍然十分重视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的培训。
在绵绵秋雨中,我们访问了位于柏林市郊的中央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学院。这是党中央直接领导的一所培养高级经济管理干部的“特别学校”。学员是特别的:来的都是高级干部,包括党和政府经济部门的部长、副部长,专区党委主管经济工作的书记、联合企业的总经理等,计约1700多人,每人每隔5年必须到这里学习一次。因此,这里有不少头一次入学的学生,也有不少在这里毕业几次的学生。我们在德累斯顿没有遇到的罗博特隆的总经理,正巧在这里学习。他当了15年总经理,已经从这所学校毕业两次了。
“特别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方法也是特别的:总的任务是使干部获得关于党的战略方针和经济管理、科学技术、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的最新知识,教学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既有读书、听课,又有经验总结和交流,包括实地考察。
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与党的“十一大”的战略任务相呼应,学院近期比较注意的是新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在管理和生产中的应用,学员在这里要学习操作计算机,学习怎样用计算机来处理企业的管理,研究计算机怎样应用于生产,以及新技术将给各个方面带来的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弗里德里希教授举例说,操作者用电脑工作大约两小时就会很疲倦,学员们就要研究新的劳动组织方式,以避免这种现象。
学院共有教学、科研人员100多名。教职人员不仅授课,也同学员一起就上述各类问题进行研究。除此以外,学院还担负进行经济管理方面的调查研究、为中央决策提供情况和建议的任务。
广泛采用关键性技术、关键性工艺,关键的问题是管经济的各级领导人必须是明白人。有鉴于此,那些终日忙忙碌碌的联合企业总经理们,抽出时间到这里学习也就不感到误事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