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阅读
  • 0回复

血吸虫病又威胁千万湖区农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2-10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早在50年代,“纸船明烛照天烧”,我国的绝大部分地区送走了血吸虫病这个“瘟神”。然而,血防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湖区防治问题一直未能解决。如今——
血吸虫病又威胁千万湖区农民
本报记者 艾笑
江汉平原的腹地——湖北省荆州4市11县。广阔肥美的土地上,正在走向富裕的农民,还有什么心病么?
是的,刚刚从那里考察归来的卫生部血吸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成员们沉痛地告诉记者:
——潜江县龙湾镇和平村,255户村民,仅粮食一项,今年就收获560万斤,向国家交售200万斤。全村人口63%患血吸虫病,420名劳动力无一幸免。1980年至今,已有24人死于血吸虫病。由于缺乏劳动力,一些肝脾肿大、患腹水的晚期血吸虫病人不得不拖着无力的病体,跪在水田里插秧,挺着日渐隆起的肚子挑担送粮。
——江陵县祁渊村,1984年以来,血吸虫病已夺去10名青壮男子的生命,村里又多了8名寡妇。这个县的两桥村有个叫孙中桂的老人,10年内丈夫和4个儿子患血吸虫病先后死去,一家19口人,死的死,去的去,只剩下孤寡一人。
——仙桃市杨林尾区新建小学,1986年在校学生中75%感染了血吸虫病。
——一些地方,人群迁走,荒芜了大片耕地……
这次专家们考察的是湖南、湖北两省的湖区。他们估计,疫情的回升,大约要危及两省的1600万人口。这个专家委员会的主任、寄生虫专家郭源华说:“中国有12个省市、2亿多人口具有感染、流行血吸虫病的条件。地球上有74个国家和地区的6亿左右人口受着血吸虫病的威胁。1981年在江陵出土的一具古尸,就是一个血吸虫病患者。”
不是早在50年代“纸船明烛照天烧”,就送走了这“瘟神”么?
是的,那恢宏的人虫大战曾使千万枯木逢春,永铭人心。可实事求是地说,它还留下血防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湖区血吸虫病的防治问题未能解决。如今,它成了这害人的瘟神卷土重来的祸根。
长期以来,我们只报告成绩,很少谈问题。人们只知瘟神早已送走,就撤销了专门领导机构,国家再无专款拨给血防,甚至灭螺药物也停产了。
80年代以来,大家忙着搞经济,血吸虫的事也疏忽了!
一条血吸虫毛蚴,如能在3天之内钻入比鞋钉还小的钉螺体内,就能成活,并能接连繁殖出10万条尾蚴。成熟的尾蚴在水中游弋,一旦有人畜下水,用不了10秒钟就能钻进皮肤,使人畜发病。没有钉螺,血吸虫就不能肆虐。
灭螺,是防治血吸虫病的要害。其实,中国的血防技术水平一直是世界领先的。我们为什么不重整旗鼓呢?
——荆江地区四湖总干渠的上游,一字儿铺开了挖槽埋螺的民工,足有5公里多长。荆江行署常务副专员喻仑元动了感情:“不消灭钉螺,我们死都愧对荆江父老!”今冬投入了30万民工,干2000多万土方的灭螺工程。这多年不见的人海战,不笨吗?郭源华说:“适用就是科学。这办法,第三世界最有效。”
——办沼气能综合灭病,湖北疫区的农民正在掀起沼气热。
——农民们自愿从自己并不饱满的钱袋里集资,组织了长年灭螺专业队,壮大了国家血防队伍。
——湖南省今年对全省的血吸虫病搞了一次化疗大兵团作战,并制订了《血吸虫病防治管理条例》,把血防工作纳入法制管理轨道。
11月15日至19日,卫生部血吸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在武汉市召开了全国湖区血吸虫病防治对策研讨会。这瘟神,再送,再回来,怎么办?
专家们承认:我国的血防技术在水网地区、山丘地区都是很成功的,可是,以往的对策在湖区的效果却不理想。要歼灭血吸虫,并巩固成绩,就要看我们这回的拳头砸下去是不是致命。
可是,这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单靠一个卫生部门绝对转不灵。民众好动员,若想横向合作,事情可就难办了。
问题摆出来了:灭螺工程不与水利工程结合,事倍功半,而且后患无穷。芦苇是钉螺的保护屏障,是否不准引种?现存的全烧掉?可这是工业原料,轻工口管的。而牲畜归农口管,病牛谁来治?病牛这一传染源不断,人治好了也白搭。经济搞活后,人口的流动多了,疫区、疫情会扩散和加重,怎样控制传播……
我国现存一支2万人的血防队伍,数量还算够,但素质参差不齐。建设这支队伍,还有许多棘手的问题需解决。高效、低毒、无污染的廉价灭螺药物尚未问世,人服的特效药吡喹酮的剂型和价格有待改进。
何以解忧?时不我待。疫区的群众在眼巴巴地盼望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