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率先冲破旧体制改事业为企业 沈阳市公路工程公司修路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2-12
第1版(要闻)
专栏:

率先冲破旧体制改事业为企业
沈阳市公路工程公司修路多
本报讯 记者曹照琴、刘士安报道:全国公路工程系统率先冲破旧体制,改事业为企业的沈阳市公路工程公司,越办越兴旺,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值和利润成倍增长,三年跨了三大步。
沈阳市公路工程公司原是纯事业单位,共有职工1500多人。改革前,这个公司端的是“铁饭碗”,任务由上级给、资金由上面拨,职工无压力、单位无活力,一年只能修十几公里路。1985年3月,这个公司改为企业,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连年大幅度提高。现在,这个公司每年能修80至100公里路。
沈阳市公路工程公司改为企业后,走向社会找市场,参与竞争,求得生存。他们变“等米下锅”为“找米下锅”,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这个公司积极参加了国家重点工程——沈阳至大连公路的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28公里的路面工程。1985年10月,他们又承揽了山东胜利油田一级公路工程的建设,创产值1000多万元。此外,他们还大胆参加国家招标,敢于同国内外实力雄厚的施工企业较量。
为了在竞争中取胜,这个公司实行了经理负责制,各基层单位也实行责任制。每年,公司把经理对上级签订的经济责任制指标,逐项分解到各基层单位,签订承包合同,层层落实责、权、利,使各基层单位成为公司内部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营者,享有机构设置、干部选聘、资金分配、职工奖惩等权利。全公司干部和工人都实行聘任制,未受聘的干部充实到生产第一线或从事多种经营。
由于企业搞活了,增加了积累,公司这两年新增设备108台,其中从国外引进24台,新增设备占现有机械的一半多。他们还通过消化引进技术,自己设计制造了每小时产80吨的连续式沥青混凝土拌合机,成倍提高了施工效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