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长阳盛行巴山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2-14
第1版(要闻)
专栏:

长阳盛行巴山舞
本报记者 杜若原
生活在清江两岸的土家年轻一代,对于阳光有着更为深切的感受——无论炽烈的,还是柔媚的,都跃动着欢乐的旋律和明快的线条。
在湖北省西部的长阳县,一个晴朗的日子常常盛满了欢歌曼舞。巴山脚下,清江之滨,每每赶场、节日或者喜庆的时候,只要飘响轻快悠扬的民间舞曲,青年男女就会循声而来,成双成对跳起巴山舞。
记者在长阳县最偏僻的秀峰桥乡,目睹了这动人的场面:20多位在乡办企业做工的农家少男少女,在凸凹不平的临时舞场上,轻盈起舞,时而舒缓,时而优雅,时而奔放……
一位脸庞红润的少女,一边擦汗一边对记者说,她非常喜欢跳这种舞。四年前,当她还是一位初中生时,老师就教她跳巴山舞。
一位30岁左右的妇女,带着孩子和丈夫来到舞场。她对记者说,少女时代她没有机会跳舞,也不敢跳舞,现在,她要弥补失去了的欢乐。
这个临时舞场的四周,群山环绕。时值金秋,繁茂的树木呈现如油画般美丽的层次,一缕缕山岚腾挪飘逸,山泉在林间流淌。尽管没有乐队伴奏,也没有华丽的灯光,但在晴朗的天空下,置身于灵山秀水的背景尽情欢舞——这是多么地富于情趣!
长阳是著名的“歌舞之乡”,群众文化具有广泛的基础。县文化局的龚发达、秦新明两位同志介绍说,这个县已经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农村文化工作网络,基层文化骨干的一项任务便是传授巴山舞。
资丘镇24 岁的团委书记谭明翠说,巴山舞大方潇洒,充满生气,简便易学,是一种适合农村青年的娱乐方式。她所在的镇,90%的青年会跳巴山舞,70%的青年跳得不错。
如今,巴山舞成了长阳县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在长阳农村兴起的新型文化节里,常常有成百的人跳巴山舞,蔚为壮观。
长阳是土家族聚居之地,民间流传着古老的“跳丧舞”。“人死众家丧,一打丧鼓二帮忙”——以此祭奠亡人,安慰生者。有意思的是,从“跳丧舞”脱胎而出的巴山舞,剔除了悲哀、压抑的成分之后,土家人民用它来抒发对新生活的热爱、向往。
县文化馆长覃发池,是巴山舞的设计师。他对土家民间舞蹈怀有深厚感情,长年深入山寨进行搜集整理。经过改造之后的巴山舞,浓郁的民族特色依然可见,但鲜明的时代色彩渗进了它的旋律,赋予了它新的力度,因而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土家青年。
几年来,巴山舞接受了许多专家严格的检阅。它赢得了欣喜和赞许的目光。一位舞蹈学教授预言,巴山舞或许会作为富于民族特色的集体娱乐舞蹈,而与世界优秀的民族娱乐舞蹈媲美。
当众多的进口娱乐性舞蹈风靡一时之际,重山叠嶂中的巴山舞却占据了那么多朴实的心灵,这种文化景观,带给人们许多思考,至少,它开拓、展示了一片独特的审美领域。
(附图片)
龚发达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