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心灵在这里敞开——北京心理咨询门诊访问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2-16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心灵在这里敞开
——北京心理咨询门诊访问记
新华社记者 朱玉
好好儿的,两个同事凑在一起说了两句悄悄话,一般人根本不当回事儿,有的人却固执地认为这是别人在设圈套捉弄他,于是便整天闷闷不乐。一点小事儿竟成了无法解脱的忧虑,任别人怎么解释也无济于事……
洗一两次手便可以洗去手上的污垢,但有人洗上几百次还觉得手上遍布细菌,甚至洗得手发白掉皮还觉得意犹未尽……
人们无法理解这些外表正常而行为古怪的人,只好用“怪”来概括他们的性格。遗憾的是,这种只有依靠心理医生才能解除的“怪”现象,在生活中并不少见。
一封来自广西的信写着:“这些年来,我每时每刻都处在恐惧、害怕之中,恐惧的原因不断变换,每日中只是怕、怕、怕。”河南的一名建筑工人则在信中诉说:“上下火车、汽车、轮船时,我总是不知不觉地叮嘱自己,要在这时想到初升太阳、霞光万道,如果真这样想,就会感到心安理得。但是,脑子往往不听使唤,偏偏想到棺材、魔鬼等可怕事物,因而忧心忡忡。”收信人、主持首钢心理咨询门诊的钟友彬大夫介绍说,象这样的信,仅从今年2月至11月,他们便收到了800多封;门诊咨询早在9月份便预约到了明年上半年,而求医的信件还在源源而来。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人体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3个方面,仅仅身强力壮还不能算是健康,只有心理、精神上也是健康的,才是真正的健康。随着医学的进步,曾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传染病等病害现在已降到了次要位置,而紧张的生活节奏和较大的社会压力使身心疾病和精神疾病都成为人们健康的大敌。在这种情况下,心理素质不够坚强、缺乏心理卫生知识和应变能力的人就容易产生不正常的心理状态,甚至由心理的不健康引起身体上的病患。据统计,北京市近年来的人口死亡原因,心血管病占首位,为27%,其次是脑血管病和癌症。这3种病都和人的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而结合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特点的心理咨询门诊,就是向已经有了心理刺激而尚未发病的人,或已有某些心理疾病和躯体疾病的人进行心理指导,使之避免或消除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心理社会因素,认识这些心理因素对现有疾病所起的作用,以增强对心理刺激与心理冲突导致疾病的防卫能力。
一个文静纤弱的姑娘坐在北京朝阳医院心理医生刘涛大夫的桌前。追求苗条的过度节食使她患了神经性厌食症,稍稍吃一点饭、喝一点水便呕吐不已。这位学医的大学生对别人的顽症可以了解得一清二楚,但对自己的病束手无策。面对和善可亲的刘大夫,她的父母语不成调地诉说着女儿的病情。
“你的气质属于多血质”,在经过了一系列心理测试和躯体、内脏器官检查后,刘大夫把心理测试的结果告诉了姑娘。“你灵活、要强、活泼,你能和我谈谈对吃不下饭这件事的想法吗?”在建立了与姑娘初步的信任后,刘大夫逐渐把话题引向了深层。“心理治疗中医生与患者是平等的关系,但心理治疗绝不是单纯的安慰,发现一个患者的发病原因往往要经过多次长时间的交谈,一两次谈话并不能彻底地根除病因。”送走了姑娘,刘大夫这样对我说。
北京市现有四五家心理咨询门诊,从事心理咨询的大夫充其量不过几十名,与之相对照的是大量心理障碍患者。有关资料表明,在综合性医院住院的躯体病人中,60%—70%都有心理问题,在各科门诊中也存在各种神经症和性心理障碍病人。这些人由于在思想上无法与正常人沟通,往往陷入世人难以理解、家属求医无门的境地,而在难以想象的苦楚中走入绝境。
出于对患者的尊重,我没有逐个旁听患者对心理医生倾吐的肺腑之言。心理医生因患者的不同情况而采取哪些办法,启开了那一扇扇紧闭的心灵之扉,记者不得而知。但是,一些病愈的人以他们的切身感受使人们相信,心理治疗是科学而有效的,一些数字资料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一位患强迫性神经症的黑龙江患者,由于怕细菌沾在家中的水池上,把脏物都拿到松花江中洗刷,严重时把自己的工资放在锅里煮了15分钟。经首钢心理咨询门诊多次治疗后,他欣喜地告诉大夫,现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一如常人。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1981年对33例女性接受计划生育手术者进行了术前心理咨询,结果,凡作心理咨询者,术后无一例发生不良心理反应;而未作术前心理咨询者,术后35.7%有不良心理反应。追踪观察1—5年,术前咨询者均无不良反应,而未作术前咨询者,则心理不良反应增加。
采访中,身居陋室的心理大夫没有一句关于工作条件的怨言。大夫们说,如果有更多的人理解那些饱受心理障碍折磨的患者,伸出援助之手,就是我们最大的欣慰了。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